当前位置: 信访工作> 工作交流

宛平城社区探索参与式社区自治模式把问题纠纷化解在基层



2016-11-04

分享:

丰台区宛平城地区办事处宛平城社区拥有抗战馆、卢沟桥、宛平古城、抗战雕塑园等丰富红色资源,重大活动保障、旅游接待任务艰巨。该社区处于城乡结合部,农居混住的居住结构带来了多元的利益诉求,对社区治理和地区维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区工委和社区积极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自治模式,以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满足各方利益需求为导向,成立“宛平城内街居民协商自治会”,在社区层面搭建协商议事平台,把共商共治理念与解决社区问题相结合,将问需、问策、问责和构建共识的议事协商流程,落实到为民服务、维护地区和谐稳定和促进地区持续发展的各项工作中。
成立组织,建立机制,实现自治常态化
为提高宛平城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居民自治作用,保障重大活动和社区日常服务有效开展,促进宛平城内街良好的合作机制、秩序长效化,经过长期调研和筹备,宛平城地区办事处、宛平城社区居委会、卢沟桥乡及卢沟桥村四方就宛平城内街开展居民自治达成共识,并邀请专业的社会组织“社区参与行动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支持,于2015年9月成立“宛平城内街居民协商自治会”(简称自治会),成员包括辖区居民和村民代表共13人,其中居民6人,村民7人,设会长一人,副会长两人。自治会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按照“梳理问题—确定急需解决的问题—分析需求与必要性—制定共识计划—开展联合行动”的程序,定期协商讨论城内街工作任务和问题。议事协商过程坚持“轮流发言、集思广益、就事论事不做人身攻击、围绕主题讨论、尊重每个人的意见、没有对错只有不同”的讨论原则。
调查民意,商讨方案,实现自治民主化
自治会成立后,自治会成员与社区和办事处工作人员通力合作,通过入户走访、发放调查问卷、重点约谈等方式对住户的合理需求进行摸底调查,按照“居民说问题”、“居民说建议”等门类,全面了解并记录居民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居民生活需求及建议动态档案。围绕搜集到的问题,自治会定期组织自治会成员、宛平地区办事处和宛平城社区代表召开座谈会,根据反映问题的频次决定问题的紧急程度,分析急需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充分进行民主协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借力专家,加强指导,实现自治科学化
为提高自治能力和科学化水平,自治会特别邀请民政部社区建设司社区建设专家组成员、北京社区参与行动服务中心负责人作为日常活动和社区治理工作顾问。专家组就会议规模、会议机制、冲突管理、沟通技巧等方面给予大力指导和帮助。
通过开展参与式社区自治,宛平城社区有效解决了环境卫生、停车管理等难题,治理能力明显提升,社区服务管理工作趋向规范化、社会化、人性化。通过探索参与式社区自治模式,宛平城社区成为丰台信访矛盾少、各方利益平衡、社会持续良性发展的典型地区。
(一)双向信息沟通制度化。自治会的成立,为居民与政府、社区之间搭建了新的对话交流平台,居民将生活中的问题和需求及时向上反映,政府和社区有效获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截至目前,自治会共收集整理有关停车管理、环境整治等问题13项,梳理出煤改电等亟需解决的问题3项,获得有效的意见建议30多条。政府与居民之间的双向信息沟通渠道更加畅通。
(二)居民参与治理常态化。宛平城社区居民通过参与城内街综合治理,在车辆限行等重大问题的决策过程中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切实感受到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实践的成效。自治会经过多次会议研究、反复对话商讨、深入宣传动员,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顺利实现了宛平城社区城内街车辆限行,协商出台了城内街车辆管理办法,既保障了重大活动的顺利开展,又满足了居民的出行需求。对于9.3重大活动后宛平城内街的管理工作,自治会自主决定停车证的申请办理等问题,自治会成员每人持有一册车辆台账,定期讨论、会商研判车辆管理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及时对高龄重病、运输重物、急事急办等特需车辆事宜开设绿色通道。同时,顺利实现了东关市场搬迁和退路进厅工作,改善了辖区卫生环境和社会秩序,满足了居民的购物需求。宛平城内街煤改电问题也取得突破进展,相关工作进入实地调研和立项研究阶段。在自治会的带动下,居民获得感日益增强,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成为生活常态。
(三)城乡社会建设一体化。自治会成员由居民和村民共同组成,打破了以往社区和村之间虽共处一地但互相独立、互不干涉的工作格局。自治会在收集民意、制定措施的过程中,从城乡建设一体化出发,兼顾居民和村民的意愿和建议,适当向村民权益倾斜,社区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社区治理总动员、齐参与、村居联手、村居共建的良好局面,有效推进了辖区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