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访工作> 工作交流

北京市房山区:积极发挥三级“我来办”工作机制,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023-12-18

分享:

640.png


近年来,北京市房山区依托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积极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有效化解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房山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暴剑告诉记者,房山区积极发挥三级“我来办”工作机制,更加注重源头治理和预防化解,将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在最基层。

开在群众家门口的“信访办”

今年暴雨灾害后,房山区受灾受损严重,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我们到受灾严重的村社区设立‘好邻居·我来办’流动服务站,关口前移,服务下沉,主动倾听诉求,及时解答政策,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房山区信访办主任王海艳告诉记者,这些开在群众家门口的“信访办”,及时化解矛盾。

近日,在房山区苏庄三里社区“我来办”工作室,张先生的母亲拉着邵雪松的手连连感谢:“你这笔奖金,救了我儿子的命!”

“大妈,能帮助到您,才是对我最大的奖励。”

邵雪松是苏庄三里社区党支部书记,也是社区“我来办”工作室主任,今年5月份,她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把自己获得的2万元奖金全部捐赠给了辖区内困难家庭,张先生就是其中一户。

邵雪松表示,老百姓的称赞就是最大的褒奖,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

张先生是苏庄三里社区的居民,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肺部感染等多种疾病,和母亲相依为命,平时全靠母亲每月2400元的退休金和亲戚有限的帮衬生活。因承担后续的高额治疗费感到困难,张先生的母亲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苏庄三里社区“我来办”工作室,寻求帮助。

在获悉情况后的当天下午,邵雪松便到张先生家中,详细了解情况。回到社区后,她立即在社区干部中发起捐款倡议,并找到好邻居共建单位北京燕鸿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请求爱心救助,最终一颗颗爱心汇聚成了大海,募得善款约65000元。

苏庄三里社区“我来办”工作室是房山区三级“我来办”便民服务平台的第一级。2021年,房山区在各村社区成立了669个“我来办”工作室,两年来,通过主动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机制,解决群众诉求10.8万余件,就地化解调解成功率90%以上。

不仅仅是工作机制灵活,不少社区的当家人,也成为群众家门口化解矛盾的“高手”。

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2021年9月,邵雪松和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60岁的王大姐家中时发现其家里堆放的大量废旧包装箱、大量饮料瓶、若干扫把、三个液化气罐等等,存在安全隐患。

为解决这一难题,邵雪松组织“我来办”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对王大姐进行思想劝解和安全教育,最终王大姐同意社区帮助其清理并高价回收家中的杂物,解除家中安全隐患。

在帮助王大姐家中清理干净杂物后,邵雪松又考虑到她家庭的特殊性,不仅是家庭困难,家徒四壁,拆迁上楼后20年来一直还住在毛坯房里。邵雪松召开社区党委会,做出使用社区慈善点的募捐款帮助王大姐改善居住环境的决议。

决议之后,社区党委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帮助联系协调装修公司、装修方案、价格,免费提供母子二人装修期间居住房屋。房屋装修好之后,“我来办”工作人员一起为其搬运家具整理房屋。

在苏庄三里社区“我来办”工作室,这样的暖心事比比皆是。她们通过组织妇女、宣传妇女、团结妇女、帮助妇女,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赢得了社区群众的广泛赞誉,大妈们亲切地称她们为贴心“大闺女”。

积极探索“一站式”化解机制

苏庄村村民张大妈因5个儿女赡养和房产继承的问题,来到调解室申请调解。大儿子对当年拆迁补偿款分配不满意,在赡养问题上出现较大分歧。

为了使这起家庭矛盾尽快化解,房山区人民法院退休法官许顺前前后后现场调解4次,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历经一个月的时间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维护了亲情,实现了各方满意。

“我是一名法官,虽然退休了,但是退休不褪色,我一定用我掌握的法律知识为社区群众服务。”这是许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许顺把组织关系转到居住地苏庄三里社区后,主动参与社区调解和普法等工作,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和民调经验在社区发挥余热。

2014年11月,苏庄三里社区成立了“许顺人民调解工作室”, 由许顺、“村居行”律师(房山区司法局为每个村免费配备的咨询律师)、民调主任和司法所专职人员组成法律服务队伍,为辖区居民提供专业调解服务。

2023年,房山区依托6个有影响力的专业调解组织,在全区成立6个“我来办”工作分中心,破界限,聚合力,加强信访与调解的有效对接,拓宽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解决在村社区“我来办”无法解决的专业性强、覆盖面广的问题。许顺人民调解工作室就是6个分中心之一。

将居民诉求办理在前、化解在先

近年来,苏庄三里动员社区内“好邻居”单位、企业、商户以及居民,以邻里守望为出发点,发挥各自优势,互帮互助,在社区形成了浓厚的法治氛围,营造了平安稳定的居住环境。

“好邻居”们化身问题解决员和矛盾化解员,将居民的诉求办理在前、化解在先。

小刘是苏庄三里社区建鑫园三里小区的居民,也是一名一级建造师,正是他的“好邻居”精神和专业知识,帮助居委会解决了一个大难题,破解了邻居的烦心事。

苏庄三里社区有些楼宇是1998年修建的,上下水管线已经腐蚀漏水严重,但是一条管线要改造,需要单元同一侧每家每户都同意。社区宫先生居住在蝶翠苑小区2号楼2层,因为下水管道堵塞,家中下水道经常返水,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居委会了解这些情况后,决心帮助社区以及宫先生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然而,二层管道经过一楼商户,要整修就必须破坏一楼商户新做的装修,且影响商户正常营业,问题就一度卡在这里无法解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社区工作人员运用“好邻居”协同治理工作法,在居民群里求助,得到小刘响应。小刘作为一级建造师,经验丰富,到现场实地查看情况后,他发现,在井盖周围踩上去的声音发空。他勘测了管线走向,推测出在井盖附近的管道出现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只挖开井盖周围进行修理。这样既能够解决二楼居民家中返水的问题,也不会影响一楼商户和房东的利益。

施工队按照这一方案进行了作业,处理了管道中的泥土沉降及多处隐患,成功解决了这件困扰居民多年的“大麻烦”。

在苏庄三里社区,这样的“好邻居”还有很多,他们既“神通广大”又乐于助人,他们把小区当成了家,把邻居当成了家人。

12月初,当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走进社区的妇女之家时,4名妇女正在有说有笑地缝制袋子。开朗的张大姐告诉记者,这些袋子要到街上免费送给居民,倡导环保意识,不用塑料袋买菜。

为了让更多力量加入“好邻居”队伍中,苏庄三里先后组建了“巾帼维权服务队”“巾帼扶贫济困服务队”“巾帼文化宣传队”“螺丝钉”志愿者服务队等十支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到扶贫济困、普法宣传、创建平安社区等事务中来。

志愿者们定期入户为家庭困难、行动不便的残疾人、特困老人打扫卫生、料理家务等,服务时长累计超过4万小时;志愿者们利用露天大舞台,通过歌舞等形式宣传先进人物、赞颂好人好事、传递正能量。

从社区招募的有理发技能的群众成立了“剪·爱”志愿者服务队,每周一的上午,在“慧雅妇女之家”为老年人免费理发,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以通过电话预约,派遣志愿者们走进老人家中为他们理发。正是通过一次次志愿活动, 凝聚成了社区的“好邻居”精神。

苏庄三里社区的种种机制和居民的生活,只是房山区的一个缩影。

房山区委书记邹劲松表示,下一步全区上下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深化主题教育与高质量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夯实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深入开展“四下基层”,大兴调查研究,大力发扬“四千精神”,摸实情、做实功、求实效,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