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丰台区西罗园街道和右安门街道临街的民房及小区内的楼房底层变成私搭乱建的小门脸、铁皮棚等,让小区内外道路、周边环境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如今,通过街道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这些老大难问题得以一一破解。
右安门:扎堆小铺腾退清理
近日,记者来到了右安门街道,在开阳里小区,记者看到不少临街居民楼底层都有商户在经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该地区建成时间较早,建成时基础配套设施不足,不少底层住宅被改作商铺经营;二是辖区内存在不少单位家属院,由于这些产权单位已经倒闭或是消失,导致院内开墙打洞现象严重。近些年,小菜摊、小商铺“扎堆”给附近居民带来的影响尤为突出。
一直以来,附近居民对这些商铺的态度是又爱又恨。一位居民告诉记者,从小区建成时这里的配套设施就不多。“刚建成的小区不像现在,要求绿化率还要有配套幼儿园、社区医院什么的,以前的小区主要功能就是住人。”也正是因为缺乏配套设施,有的底层住宅就被租出去开了小超市、小饭馆。
居民薛先生告诉记者:“这些小铺子确实扰民还不安全,但以前居民还真离不开它们。直到最近几年,周边建成了像悦秀城一样的购物中心,周边的品牌饭馆也多了起来,情况才有所好转。”
从本月初开始,右安门街道在安全、城管、工商、食药等多部门的配合下,对辖区内沿街“开墙打洞”的商户从安全风险、违法建设、违规广告牌匾、无证无照经营、食品药品安全、产权维护等多方面入手约谈,做通相关行为人的思想工作,督促自行拆除违法搭建、封堵“开墙打洞”、恢复建筑原貌,推动整个地区的综合整治工作。
右安门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年内,街道计划整治“开墙打洞”200余处,拆除违建560平方米,目前已拆除半数。施工将以街巷为单位,争取“谈妥一家、整治一家、恢复一家”。施工单位按照整治标准拆违建、拆除违规广告牌匾、恢复原有楼体、便道、绿地、栅栏和围墙等设施。预计8月底治理完毕。腾退出来的空间将围绕便民服务,文化活动,绿化美化等内容,提升地区环境和生活品质。
西罗园:老楼瘦身环境变美
与右安门类似,西罗园的洋桥北里、洋桥西里、西罗园四区等小区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区,缺乏物业管理。因此多年来,在不少楼房周围、临街楼房底层甚至是小区空地上出现了不少私搭乱建,不仅整个老楼“胖”了一圈,小区内的空地及通道也都被占用。附近居民说,在这些底层经营的商家中几乎有一半是自己平时生活用不到的。“像装修的商铺、小旅馆、出售铝合金门窗的店铺,我们两三年都用不上一次。而且这些门脸房今天往外扩一块,明天又往出蹭一点,占的面积都不小。”
记者采访当天,西罗园街道对花椒树社区北侧的5户门脸房前违规台阶、广告牌匾进行了拆除,并封堵了开墙打洞的店铺。街道负责人说,为了解决这些困扰居民多年的“顽疾”,西罗园街道自去年开始,根据辖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治理“开墙打洞”工作方案,针对社区中的小亭子、小煤棚、小围挡、小车棚、小栅栏,进行了前期摸底,并制定了为楼房“瘦身”的工作计划。其间多次与房主、承租人、产权单位约谈,动员房主、租户自觉规范经营。
截至目前,街道联合城管、工商、公安等多方执法力量陆续对老旧小区楼房进行“瘦身”,今年已经对西罗园一区、西罗园二区、西罗园三区、角门东里一社区、花椒树社区的41间门脸房和违法建设进行了封堵和拆除。下一步,街道将联合各部门,对西罗园路、马家堡路、马家堡东路等主要大街的“开墙打洞”进行治理,涉及8个社区,拆除面积1100余平方米,对其他街巷的“开墙打洞”情况进行梳理,深入开展辖区封堵工作。预计整体行动将整治110 处“开墙打洞”,疏解人口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