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信访办公室”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当前位置: 信访工作> 工作风采

王军:牢记为民职责真情为民解难



2017-11-24

分享:

在大家看来,信访工作很苦很累,难度很大,但对信访工作人员而言,他们通过处理群众信访问题,把“理解”二字贯穿始终;在接待来访者中,把“真诚”二字永恒坚守。依靠理解和真诚,让信访群众的疑难问题“柳暗花明”,使改革产生的新矛盾“迎刃而解”!
  今天,“我在基层做信访”栏目将继续向大家推荐我们的基层信访人员。
本期人物:王军(朝阳区小红门乡信访办主任)
  到乡信访办工作之前,任朝阳区小红门乡综治办主任,那时候刚刚30岁出头的他有股同龄人少有的踏实认真和勤奋努力的劲儿。
  调入乡信访办后,在科务会上他常说的话就是:
  “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帮助人,也可以让人受到伤害,所以我们要珍惜百姓赋予我们的权力。作为党的干部,作为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信访工作者,我们直接与百姓打交道,一定要坦诚、讲良心,不能忘本;要能静下心来听得了倾诉、承受得了怨言,用我们的真心化解得了来访人心中的积怨。”
  王军说:“工作过程中我们只要做到:对待来访人一视同仁,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多动脑筋、因人而异,只要我们做到做人坦荡、做事老实、真心实意、尽心尽力,想方设法去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了,时间久了,群众是看得见、体会得到的。”
用真心化解来访人心中的积怨
王军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和人民工作,注重自省自律,凡是百姓的事不推、不拖、不躲、不敷衍,真抓实干、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
上访人王某,2011年已在腾退工作中安置了住房,后因其个人期望值过高,无视乡政府出具的答复意见,蛊惑煽动其他信访人,到市、区有关部门上访,渐渐地形成了10个人的小群体。在王某的带领下,他们采取到市区上访、给相关部门领导写信等形式,试图达到推翻地区腾退安置办法,满足个人过高利益诉求的目的。
要想有突破,就必须从最难的入手。下定决心的王军亲自入户王某家中,与之促膝交谈,细心的他从王某的言谈话语中发现了一些信息,王某家虽已腾退安置,但家中上有80多岁、体弱多病的公公,下有正在读大学的儿子,丈夫又有智力障碍,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王某一人身上,使她渐渐远离人群、固执己见、抵触社会,后渐渐走上了上访之路。发现突破口的王军当即对王某及其家人说:“地区腾退安置是为了改善群众的生活水平,乡村两级干部不会无视任何一户因为上楼过不上好日子,家里有困难,村委会就是你的依靠,可以到村里民政部门提出申请,按照要求准备相关材料,看符合救助还是低保,最起码能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当着王某及其家人的面,王军给村干部打了电话,请村里明天安排专人了解王某家的情况,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王某及其家人非常感动,他们没想到乡干部能下班后来自己家,听自己唠叨、将自己的家事当成正事,并如此快速地处理,最后,王某表示,自己的问题愿意在属地解决,王某正在上大学放暑假在家的儿子也表示,将努力做好妈妈的疏导工作。临走时,王军将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王某,并叮嘱到,有什么困难或者什么事情想不开了,都可以找到他,他会尽可能帮助王某出主意、想办法。
  通过促膝交谈,王军用自己的坦诚赢得了信访人及其家属的信任,换来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得信访人愿意回到属地沟通解决问题。突破口打开了,其他9个人的情绪也得到了平复。
  现在,王某遇到难事、问题,总是打电话找王军商量、请教,找他帮助拿主意,王军也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其分析利弊、想办法,她已把王军当成自己做决定的主心骨、贴心人,更是逢人就讲:“王军不愧是党和政府培养的好干部,真给咱百姓办实事儿,有事儿还得找咱群众的当家人。”现在的王某,面目早已焕然一新,脸上露出的是发自内心的笑……
“谁是王军,我找王军”
“王军在吗?”
“我有事儿跟王军说,跟他说说我心里痛快”
王军凭借自己的
诚心、热心、细心、耐心
成为了群众的贴心人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