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普法园地
专题专栏
2022-12-02
“替网店刷单,轻松日入百元”
“无抵押,秒到账”
“年化利率50%,稳赚不赔”
.......
生活中,电信网络诈骗无处不在
一不留神就会被骗得倾家荡产
不过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从2022年12月1日开始生效实施
从源头入手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共七章50条,包括总则、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综合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等,立足各环节、全链条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精准发力,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提供有力法律支撑。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
学习这部“反诈宝典”吧!
何为电信网络诈骗?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对电信网络诈骗进行了明确的定义,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诈骗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虚假金融理财、高薪网络招工、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等,都是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
打击范围有哪些?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2.我国公民在境外实施的诈骗行为。
3.境外的组织、个人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或者为他人针对境内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产品、服务等帮助的。
治理主体都有谁?
01国务院建立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打击治理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确定反电信网络诈骗目标任务和工作机制,开展综合治理。
02公安机关牵头负责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金融、电信、网信、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依照职责履行主体责任。
03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发挥审判、检察职能作用,依法防范、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04电信业务经营者、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承担风险防控责任,建立反电信网络诈骗内部控制机制和安全责任支付制度。
如何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1电信治理
1、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全面落实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制度
2、办理电话卡不超出国家有关规定限制的数量
3、组织建立电话用户开卡数量核验机制和风险信息共享机制
4、严格管理物联网卡
5、对改号电话进行封堵拦截和溯源核查
6、打击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制造、买卖、提供或者使用电信诈骗工具
2金融治理
1、开立银行账户、支付账号有数量限制
2、建立支付机构的反洗钱统一监测系统,完善反洗钱可疑交易报告制度
3、金融、支付机构要准确提供信息,保证交易信息真实、完整和支付全流程的一致性
4、建立涉案资金紧急措施制度
3互联网治理
1、应依法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
2、对监测识别的涉诈异常账号应当重新核验
3、加强对不明下载程序、不明链接的监管
4、不得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和出售他人信息、不得帮助他人通过虚拟货币交易方式洗钱、不得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其他支持或帮助行为
4综合治理
1、对个人信息要重点保护,规范个人信息处理,建立个人信息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机制,严查犯罪所利用的个人信息来源
2、国家支持研究开发有关电信网络诈骗反制技术
3、各部门间要加强反诈宣传
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惩治措施
对组织、策划、实施、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对于电信业务经营者、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违反本法规定的,将处以下两种额度罚款:
1.对业务经营者
情节较轻:5万元-50万元
情节较重:50万元-500万元
2.对直接负责人
处罚款:1万元-20万元
生活中 电信网络诈骗花样百出
令人防不胜防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实施
立足源头治理 侧重前端防范
变“亡羊补牢”为“未雨绸缪”
从理念、制度、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施策
筑牢反诈防骗的“防火墙”
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
来源:公安部刑侦局、京法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