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访工作>
工作交流
2016-11-04
广宁街道地处石景山西部,既有传统村落,又是石景山区传统工业企业的聚集地,“三村四企”构成了地区的社会形态,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平房院落较多,企业退转人员多,社会矛盾突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民生,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实践,深化推进信访代理工作,切实推动事要解决,街道信访秩序进一步规范,信访渠道进一步畅通,信访机制进一步完善。
为民要有真行动、深入地走
深入地走,就是要变群众“跑腿”为干部“跑腿”,坚持真正沉下身、沉下心、沉下力,建立民意吸纳和利益制度化表达机制。准确的民意上来,正确的决策才能下去。街道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信访工作的“窗口”设在群众身边,开辟了群众信访的“绿色通道”,定岗定责,上为党分忧,下为民解难。一是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群众意见上门“收”。推进红色网格化管理工作,将党员服务管理网格、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城市管理网格三网合一,划网格、组队伍,建机制、定岗位,整合党员力量、居民代表力量、志愿者力量,及时收集群众困难、意见。二是建立领导接访机制,群众诉求现场“办”。建立了区领导定期到街道接访、街道领导“周末请你说”接访、社区随时接访的工作机制,现场答复群众疑问,宣传方针政策,办理群众申请。今年分别安排了区委书记、组织部长、副区长等区领导分别街道参加接访。三是建立公开评议机制,群众事情自己“议”。每个社区均建立了协商议事平台,凡涉及征地拆迁、供水供热、煤改电、社区便民工程等社区大小事务,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愿望要求,社区均统一整理进行公示,请群众进行评议,若群众有异议,社区再进行审议、再公示,直至多数群众无异议为止。比如,建立了“解决百姓房前屋后问题”台账,并将解决房前屋后问题的清单和方案给予公开。坚持便民工程申报前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实施前充分听取群众建议,实施后请群众现场体验的工作制度,确保便民工作真便民、真惠民、真利民。四是双融双促画大同心圆,群众事情大家“干”。综合考虑地区多数居民为驻区企业职工的实际,充分发挥街道统筹协调作用,坚持“三个不扯皮”的原则,即,“处理与群众利益相关的问题不扯皮、处理涉及部门职能交叉的问题不扯皮、处理产权单位复杂不清的问题不扯皮”,加强与京能热电、大唐电力等社会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建立地区管理委员会,通过协商会、对接会,协调分歧、形成共识、主动作为、互为支撑、共同为民,解决了以往“政府热、产权单位冷”的局面,形成了大事共议、难事共商、急事共办的议事工作机制,居民群众得了实惠。比如针对单位型居民,考虑企业经营困难,通过沟通协商,在资金支持上采取政府出大头、企业出小头的办法合力解决。涉及企业办社会的水电等问题,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采取政府和企业包干的方式逐一解决,不踢皮球,不推诿。
亲民要有真感情、真情地问
真情地问,就是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紧紧围绕“代”、“情”、“理”三字,切实落实“主动代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工作方式,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信访代理服务。一是规范代理程序。以推动信访问题“事要解决”,实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为工作目标,针对所联系的上访人及其信访事项建立调查摸底、接触交流、甄别定性、制定方案、协调解决、巩固回访的六步工作程序,落实包案工作责任制,做到包掌握情况、包思想教育、包解决化解、包息诉息访。二是提高代理能力。坚持“四个结合”,结合法律法规贯彻学习,结合当前热点、难点学习,结合处理信访实践案例学习,结合经验交流学习,大力加强信访干部能参谋、会协调、懂政策、善督导的“六员”(信息员、调解员、代言员、宣传员、督查员、参谋员)能力建设,做到“八要”,即,接待要主动、说话要热情、爱心要真诚、服务要周到、肚量要豁达、解答要耐心、办事要公正、工作要高效,切实增强信访干部代民之意、办民之事的工作能力。三是坚持真情代理。树立“情唤情、心换心,信访托起微民生”工作理念,开展了“假如我是申请人”的专题大讨论活动,做到沟通顺心、真诚交心、法律攻心、帮扶暖心,让群众带着意见来、带着满意走。“沟通顺心”即与来访群众沟通交流,给予群众充足的表达心声的时间和机会,将反映的问题讲清讲透;“真诚交心”即在与相对人接触过程中始终保持真诚的心态,以心换心、换位思考,弄清问题的实质;“法律攻心”突出一个法字,以法育人,以法纠处,对于一些不符合法律规定、无理缠讼的申诉人,宣传教育到位;“帮扶暖心”即对上访人反映的问题超出了政策范围,但生活确实存在困难的,多方关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摆脱困境。
利民要有真实效,切实地解
切实地解,就是要落细落小,依法依规,及时解决好群众的合理诉求,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享有更多实实在地获得感,把“满意”变“民意”。一是压实工作责任。进一步分层细化信访工作责任,压实领导责任、层级责任、属地责任、主体责任,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实行街道领导包片、科室包块、社区包户,环环相扣、无缝衔接、责任明晰、监督到位的闭环信访工作链,为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提供保障。二是推动事要解决。由于广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民生欠账较多,居民需求与社会服务的矛盾突出。近年来,街道领导班子围绕如何解决好“企业办社会”而遗留的社会矛盾上找突破口,“力争不欠新账,努力多还旧账”,依法及时就地解决好群众的合理诉求,做到领导包案实打实,领导接访面对面,解决诉求硬碰硬,推动了信访重要问题的解决。比如,针对长期困扰广宁村居民出行难的问题,街道书记邵立文主动认领任务,亲自代理,召开多次专题会,协调市公联、区市政、区交通支队,通过加装探头,增加阜石路出口,实行单行,并对周边环境进行改造提升等,让广宁村人民出行的路不堵了,心里畅快了,幸福感增强了。三是开展好民生微行动。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做到基层保障向上提升,服务向下扎根,大力实施以“解决小意见、调处小纠纷、处理小麻烦、服务小需求、整治小隐患”为主要内容的“微民生”工程,在街道建立“微民生”服务站,在5个社区建立分站,记好居民房前屋后工作台账,推进微民生立办制度,对居民最为迫切解决,投入不大,街道有能力的马上去做,立办立改。截至目前共解决背街小巷路面改造、休闲座椅、路灯等群众关心的问题223个。新立街社区居民李大爷高兴的说:“小区破损的路铺好了,偏街偏巷的路灯亮了,我们老人走路也不用担心摔到了,这一下解决了我们社区50年来的老问题。”社区主任王金华坦言,如果对这些“小事情”不闻不问,时间长了,极有可能变成一个大事情、大矛盾;相反地,如果解决好这些“小事情”,就会将一点一滴的“微力量”汇集成推动社区和谐的“大能量”。街道主管民生工程的盛敏前说:“我觉得只要大家一起用心去做,这个‘微’字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所有的‘微’实事集合起来,就能让广宁地区的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居民意见反馈上来、干部“沉”下去的新风,赢得了居民点赞。新立街社区居民就社区微民生实事向区委送了锦旗。区委书记牛青山也专门对广宁街道的做法作出批示:“广宁街道做得好,为人民服务作出业绩才是党员干部的价值所在。”
群众心里有杆秤,老百姓看的是行动。每个信访事项,都在党员视线中,老百姓的困难都在干部心中。广宁街道通过代理好民之访,办理好民之事的工作实践,畅通了居民群众利益诉求渠道,促进了居民身边事的解决,家园更温暖、更和谐,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更高。近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因街道社区引发的集体访、越级访,实现了基层组织有力度、干部有信度、党员有温度、群众有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