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镇位于昌平区东南部,地处平原,属昌平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镇域总面积35.14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常住人口2.68万人。近年来,我们在信访工作中,紧紧围绕全镇工作大局,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以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和法治信访为引领,以开展“责任落实年”活动为抓手,不断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和信访法治化建设,着力抓好源头预防、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化解信访积案。总结经验做法,结合百善实际,对信访工作有几点体会: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平台,做好信访工作,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开展工作,始终做到与区委、区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将“严”字贯穿到底,提高履责效能,真正把履职和担责结合起来,以责任落实推动工作落实,确保信访工作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在村庄搬迁腾退、工业大院清理整治、十九大维稳安保、“三大行动”等重点工作中,充分发挥领导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强化责任担当,带领班子成员主动下沉到一线,齐上阵、抓落实,冲锋在前,以身示范。在工作方法上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既要坚持既定政策,又要灵活开展工作,做到“简单的道理反复讲,有效的办法经常用”。在矛盾面前不犹豫、不动摇、不退缩,做到面对困难问题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样才能使信访工作重心下沉、矛盾化解关口前移。
二是树立底线思维,抓好源头预防。基层工作中矛盾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发生,必须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例如,在搬迁工作中,充分考虑当地的风土民情、历史遗留问题等,吃透群众诉求,找准症结所在,充分借鉴其他地方的好做法、好经验,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选择最佳路径和模式,防止政策一出台、矛盾跟着来。同时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不患寡而患不均”是拆迁工作中群众的普遍心理,“村看村、户看户”的攀比心态也广泛存在。出现过部分村民多次到镇集体访反映“一宅两院”补偿问题;也有不符合安置条件的人员到市、区越级访,要求享有回迁安置房。面对这类情况,自始至终坚守政策底线,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大胆和投机者硬碰硬,公开、广泛开展正面宣传,通过主动约谈、亮明态度、直接对话,坚决树立政府的公信力,让广大群众看到政府部门在维护公平公正方面的勇气和意志,从而避免产生新问题新矛盾。
三是注重会商研判,解决突出问题。对一些突出信访问题,我牢牢把握住党委书记的角色定位,做到总揽而不包揽,到位而不越位。进一步压实领导班子“一岗双责”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分管哪方面工作就要负责预防和解决哪个领域的信访问题,真正把责任和压力传导下去。注重全局分析、风险研判,通过听取专题汇报,了解突出信访问题事态进展,总结不同的特点和规律,找出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有效统筹安排工作。对于重点领域、重点群体、重点人员、重点问题认真分析成因,会商研究对策。针对辖区内一小产权房供暖问题引发的业主群体访事件,第一时间召开专题协调会,约谈供暖公司、物业公司负责人,要求必须保证燃气的充足供应;后续安排专人每日监测供暖情况,妥善解决了因小区供暖问题引发的信访事件。
四是坚持多措并举,化解信访积案。信访部门就是窗口接待,解决问题主要是职能部门,通过让一些重要职能部门参与到信访接待中,有计划成体系地做好安排,确保老百姓反映的问题有人管,让群众知道谁在办、办到什么程度、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能够给信访人一个预期,让信访人对处理结果有一个心理准备,防止矛盾激化,减少信访上行。建立起村委会协调、工作组处理、信访办答复、司法所调解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使各种途径有效衔接,以最适合、最稳妥的方式化解信访积案。针对辖区一信访人反映搬迁宅基地认定问题的信访积案,专门召开指挥部会议研究商讨,落实领导包案。对其无理诉求,安排信访部门、村委会多次做其思想疏导工作,使其息诉罢访;对其合理诉求,鉴于信访人的特殊情况,由村委会履行民主程序,保留其分配二期房的权利并享有住房周转费。同时,安排镇、村两级对信访人给予帮扶救助,妥善安置就业,保障收入来源,解决生计困难,有效化解了这一信访积案。
信访稳定工作事关全镇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推动信访问题及时就地解决,是新形势下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作为镇党委书记,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在下一步镇域内各项重点工作中,坚持谋全局、强统筹、抓大事,着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发生,切实推动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从而促进全镇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