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访工作> 工作交流

以人为本解民忧,以企为重促发展市国资委扎实推进信访工作



2021-09-22

分享:

北京市国资委现有监管企业84家,所属市管企业各子企业8000余家,提供了首都几乎全部的公共交通服务、70%的城市供水量、96%的污水处理量和89%的燃气供应量。


gzjl2021092201.jpg


△现场调研西黄村地区暴雨排水问题


近五年来,市国资委信访工作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重要思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手抓化解,一手抓预防,推进信访工作与接诉即办深度融合,提升国有企业信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及时妥善化解职工群众反映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为服务保障改革发展大局做出了积极贡献。


gzjl2021092202.jpg


△现场调研某企业危改遗留问题


坚持把责任扛在肩上 提升政治站位

(一)健全工作格局,履行政治责任。每年召开第一个系统会就是信访工作专题会,明确工作重点,逐级推动各企业充分发挥车间、班组、支部、党员的作用,构建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工作大格局。

(二)深化督促会商,强化责任落实。每年下发信访督导工作方案,由委领导带队走基层、见群众,在全系统开展全覆盖、全过程的督导,先后反馈企业整改意见上百条,形成了检查指导与协调服务相结合、总结经验与跟踪问效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三)夯实基层基础,规范各项工作。结合国企实际,先后修订下发《北京市国有企(事)业单位信访工作办法》,编写《北京市管企业信访工作指南》,建立健全了国有企业信访事项办理、答复、复查复核、督查督办、矛盾排查、风险评估和考核等一整套工作制度与体系,不断提升国企信访工作规范化水平。

坚持把群众放在心上 推动“案结事了”

(一)强化党建引领,完善信访与“接诉即办”衔接机制。推进信访工作与“接诉即办”的深度融合,完善市管企业“接诉即办”工作制度,建立“1+3+1”的常态化督导机制,借力借势“每月一题”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督促企业处理群众诉求30余万件,第一时间解决好群众反映的供热、物业、老旧小区整治等高频热点问题。

(二)完善联动机制,推动多元化解。坚持“事心双解”,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群众工作、第三方调解等多种方式,按照“三到位一处理”要求,推动了农租房腾退、事企待遇等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困难问题的“案结事了”。

(三)深化领导包案,确保“事要解决”。持续深化重点矛盾领导包案和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分级建立台账,带动各企业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持续落实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制度,有力推动了一批“钉子案”“骨头案”的化解,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坚持把服务攥在手上,促进企业发展

(一)突出源头防范,促进科学决策。大力深化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坚持动态排查和定期排查相结合,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建立分级分类评估方法和评估项目报备制度,确保凡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不评估不决策、不评估不实施,从决策源头最大限度减少了不和谐因素。

(二)注重调查研究,服务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国企改革形势,把握改革脉搏,发挥信访工作“第二研究室”作用,先后开展首都国企信访矛盾研究等10余项调研,其中首都国企信访矛盾研究获国家信访局2019年全国信访系统内部理论研究课题优秀奖,为国企稳定发展、科学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发挥科技优势,打造阳光信访。坚持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推动建设“信访网上投、事项网上办、结果网上评、问题网上督、形势网上判”的一体化办理工作平台,推广网上信访“当日接、当日转、当日办”工作模式,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断打造国企特色“网上枫桥”。


来源:北京市国资委信访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