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访工作>
工作交流
2023-06-01
近年来,朝阳区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信访工作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切实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朝阳落地生根。
奥运村街道:
创新走动式工作法
“走”出社区治理新局面
“7月2日,5号楼的老爷子说窗前的路灯太亮,晚上睡不着觉……”
“10月21日,8号楼的阿姨说家里因为树密晒不到阳光,想晒太阳只能来楼下……”
朝阳区奥运村街道南沙滩社区是典型的以老旧小区为主的社区,由9个院组成,总计44栋楼,其中33栋楼缺少物业管理,高龄、空巢老年人多,低保残疾对象多,老旧小区老旧设施多,治安隐患多,违章建筑多,历史遗留问题多,“六多一少”的特点给社区工作尤其是信访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社区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创新实行“走动式工作法”,变“上访”为“下访”,总结出一套在走动中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有效办法,解决了居民身边的揪心事、烦心事、闹心事,探索出一条提升社区自治能力、建设服务型社区的新路。
走动式办公访民情办实事
由于社区格局调整,社区办公地点搬到了辖区最北边,并且没有电梯,居民到社区办事、反映问题不方便了。为了不让群众多跑腿,不让空间距离的变远把社区干部和群众的心也拉远,社区党委和居委会经过反复讨论和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决定通过定时间、定人员、定路线到小区楼院走动,提高社区工作者与居民的见面率、交谈率、熟知率,形成移动式办公,最后把问题汇总集中议事,使得问题和矛盾能够早发现、早解决、早处置、早上报,真正走进居民身边问需,了解民情办实事。社区群众高兴地把这种工作方法称为“走动式工作法”。
“六步法”接地气汇民心
“走动式工作法”怎么“走”、怎么“动”才能接地气、出实效,这是摆在社区党委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最开始的时候谁也不知道怎么干,居民不认识我们,我们也不认识居民,就那么‘干聊’,时间长了,大家就对我们熟悉了,也愿意告诉我们家里的困难,我们也慢慢打开了居民的心。”曾经的社工,如今退休当起了志愿者的赵欣欣说,从最初的居民与社区的“尴尬”到如今的“一家人”,都是通过工作法做出来的实事一点点转变的。
经过实践探索,“走动式工作法”形成了走、看、听、问、记、办的“六步法”。社区“两委一站”成员每周一上午在社区9个小区走动办公;周二至周五则由“包院居干”定时走动,16名“包院居干”和10名社区志愿者“院长”联动87名居民代表和143名楼门长,对老旧小区诸多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解决、早处置、早上报,解决居民实实在在的问题。这种动态的办公方式,使社区工作者不仅在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而且走出了与群众心连心、居民积极参与社区自治的良性循环。
走,是指到各楼院中走动,包括集中走、分组走和个人走,走动时携带铁铲等工具,以顺手解决“小广告”等网格案件、携带与居民关系密切的时政文件以宣传政策、携带养老券等提供上门服务。
看,是指认真、全面、仔细查看社区最新动态。一看是否存在环境脏乱、治安隐患等问题;二看楼门组长、志愿者、重点人等各类人员最新动态;三看辖区内机关、企业、商铺等社会单位最新动向。四看谁家进不去了,谁家又违章乱盖了,及时制止、做工作。
听,是指广泛、耐心倾听社区居民、社会单位、流动人口等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建议。
问,是指积极、主动向居民深入询问小区情况、掌握小区动态、了解居民需求。一问居民最近关心什么、急于了解什么;二问最近有哪些社会组织入驻辖区;三问各类弱势群体有何实际困难;四问社区是否又增加了新重点人等。
记,是指社区干部记录所看、所听、所问、所感,形成民情日记,然后按一定原则将各类问题收集、梳理、归纳、分类,最终形成社区民情日志。
办,是指按照民情日志所载,将走动中发现、总结的各种问题分类高效办结,最后要落实在一个字“办”字上。在走动中发现的问题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当时不能解决的在每周一下午召开的两委工作例会上进行讨论,对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分层解决。
“三层分解”解决“三类事情”
“走动工作法实行到现在,最大的变化就是居民越来越爱找我们解决问题,他们相信有困难找到我们可以解决,这让我觉得肩头的责任更重了。”社区党委书记张驚制介绍,社区面对走动中梳理出的纷繁复杂的各种问题,提出了“横向分类、纵向分层”的解决办法,通过“三层分解”解决“三类事情”。
第一层,案由简单、脉络清晰、具备即时解决条件的事情,即“小事”,由包院居干、楼院长、楼门长现场解决。
第二层,案由清楚、脉络分明、限制在居民委员会职能范围和无物业管理范围内、须经一定程序才能解决的问题,即“中事”,由居民委员会六大委员会解决。
第三层,居民普遍反映强烈、确有解决必要,又属社区“两委”职权范围以外的问题,即“大事”,由社区向街道办事处或社会单位反映解决。这种措施,清晰明确了责任主体、科学区别了各类事情、着重强调了狠抓落实,是“走动式工作法”的目标和落脚点。
“比如,二轻院6号楼住户高龄老人路春荣家中污水管道泄漏的问题,我们将其列为‘小事’,工作人员及时请维修工上门维修,解决了管道渗水问题。南沙滩菜市场升级改造属于‘大事’,我们协调多方力量,最终让居民拥有了干净卫生又便利的菜市场。”社区工作人员孙言云说道。
随着走动工作法在社区的开展,社区依托各方力量,帮助居民解决了多件民生实事,居民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高了。
走动式办公“走”出大天地
南沙滩社区依托“走动式工作法”化解了多起居民矛盾,为居民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基层社会治理呈现出良性发展、积极互动、居民参与度高的良好局面,“走动式工作法”在小社区“走”出了大天地。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困扰了我们20年的交通噪音扰民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记得隔音窗安装完,我在家睡了一个‘安静’觉的那天,我真的是从心里感激社区。”南沙滩居民张阿姨现在提起这件事,依旧感慨万千。而这件事也是南沙滩社区走动工作法办成的第一件大事,也由这件事打开了居民的心。
由于小区临近高速路,900多户居民多年来受噪音影响。“决不能好事没办好,实事没办成!”社区党委书记张驚制决心要把经过千辛万苦协调的隔音窗安装好,经社区党委经多方协调,积极反映问题,最终900多户居民安装隔音窗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走动式工作法”让南沙滩社区专职工作者将“办公桌”搬到了居民家门口,及时迅速地解决居民的难事烦心事,做到群众的需求能够准确及时掌握,群众的诉求能够件件有回应,丰富了社区信访工作的内涵,使社区居民的怨气减少了,邻里之间联络更多了,社区整体上更加和谐了。
来源:朝阳区信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