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访工作>
工作交流
2025-08-12
在深化信访工作法治化、推进高效能社会治理的进程中,通州区打造“通通有解”多元解纷品牌,旨在构建“‘一站式’服务、‘全要素’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品牌立足“民有所呼、我必有应”,将信访工作作为洞察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和提升治理效能的“放大镜”,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努力实现矛盾风险早发现、快化解,让群众诉求解决有门、化解有道。
全区各单位积极践行“通通有解”多元解纷模式,以“通心解”调解站、“五老暖心”工作队等一批特色调解平台为载体,横向紧密联动司法机关及相关行政部门专业力量,纵向深度统筹贯通区、镇、村、社区(网格)四级调解资源,有效整合了全区政法力量、司法资源和现有各系统调解平台优势。在问题核实、政策解释、联合答复、困难帮扶等关键环节凝聚强大合力、高效协同作战,成功构建了“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受理、一揽子解决”的上下联动、部门联合的调解新格局,形成了多元参与、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矛盾纠纷化解生动局面。
协商和解促和谐,邻里小事不出村
西集镇某村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施工车辆不慎压坏村民家排水管路,导致下水堵塞污水外溢,不仅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生活,还引发了邻里矛盾,村民要求施工单位立刻修复破损管道,施工方却计划待工程告一段落再进行修复,双方产生了分歧,村民便到信访部门寻求帮助。“通通有解”平台引导属地村委会启动协商和解程序,协调施工方负责人与村民面对面沟通,在“通心解”调解专员的协调和见证下,施工方承认因工作失误给村民带来了不便,同意立即组织人员修复被压坏的排水管路,并对村民的损失进行了赔偿。管道修好后,因污水问题引发纠纷的两家也重归和睦,问题的快速解决体现了基层协商的便捷高效。
人民调解显温情,工伤纠纷速化解
潞城镇某施工工地发生工伤赔偿纠纷,双方各执一词、矛盾激化,来到区综治中心走访反映诉求。诉求受理后,区信访办“通心解”调解站第一时间指派经验丰富的调解员介入,调解员秉持公平公正、法理情相融的原则,深入了解双方诉求,耐心释法析理,并着重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体现人文关怀。最终促使分包公司与受伤工人达成调解协议,一次性支付合理赔偿及关怀金,避免了冗长的诉讼程序,高效维护了劳动者权益与企业正常生产秩序。
行专调解聚合力,农民工忧“薪”变放心
马驹桥镇12名农民工遭遇欠薪难题,多次讨要未果,遂到镇、区两级信访部门寻求帮助。“通通有解”平台依托区综治中心,横向联动区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介入,纵向交办属地综治中心搭建平台,同时,区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全程跟踪,在强有力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推动下,涉事单位很快筹集资金,将拖欠的工资如数发放到12名工人手中,切实守护了农民工的“血汗钱”。
通州区以深化“通通有解”品牌建设为抓手,不断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努力将每一起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奋力书写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