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访工作> 工作研究

“小村庄”做“大文章”——金山区吕巷镇夹漏村基层信访工作的启示



2010-10-12

分享:


上海市金山区信访办

上海市“平安”小区、上海市卫生村,上海市标准化合格卫生达标村、金山区安全小区、金山区社会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这么多的殊荣都眷顾吕巷镇夹漏村。这样一个普通的村庄是如何获得这样的成绩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夹漏村是如何8年都保持没有越级上访的记录的?怎么做到矛盾纠纷不出村呢?一连串的疑问,吸引我们把目光投向夹漏村。

启示一:健全组织机构是基础

虽然夹漏村是一个只有697户农户的小村落,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夹漏村信访维稳机构的设置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全”字能表达。“村综治领导小组”、“村司法信访接待站”、“村调解委员会领导小组”、“村维稳领导小组”等各个信访维稳组织一应俱全,全部由村党支书记任组长,村支委、村民委员会委员为副组长。一栋较为狭小的村务办公楼,“信访接待室”和“综治办公室”两间大的办公室占据了大部分的办公空间。组织、机构的健全,为村落实各项制度,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提供了保障。

启示二:带动经济发展是根本

作为经济欠发达的村,夹漏村信访维稳干部深刻了解到经济不发达,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都是引发信访问题的主要根源。因此,夹漏村党支部坚持从源头出发,采取对困难群众免除部分承包款、缓缴承包款等方式,积极鼓励村民发展传统的养鱼、养猪、蟠桃种植等特色养殖业,千方百计带动村民致富。目前,全村共有鱼塘500余亩,惠及200多养殖业从业人员,人们安居乐业了,矛盾纠纷自然少了。

启示三:落实制度是重点

为了更好地处理群众信访案件,夹漏村党支部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信访接待制度,并加大对各项制度的落实力度。夹漏村党支部每位成员手中都有一张“群众来访工作接待情况登记表”,对群众来信来访进行实时登记,建立村信访接待工作基础台帐,落实领导首问制度,强化责任落实。任何电话或来访,都规定必须至少两次和当事人见面,一次是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第二次是情况当面答复,确保满意。村党支部加强对信访接待人员的培训和考核,要求接待人员尊重来访人,真心倾听群众呼声,充分了解、知晓群众意愿,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确保信访维稳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启示四:帮助群众谋福利是关键

夹漏村党支部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好事、办实事,为群众谋福利,让群众得实惠,使群众的上访、上诉问题得到了合理的疏解。如村民沈某是某工厂职工,手关节患病,认为是工作原因造成的,却又无病例报告能证明他的伤和工作有直接联系。村支部考虑到其家庭经济贫困,便主动加强协调,做双方思想工作,最终使双方达成和解,事情得到合理解决。

启示五:熟悉政策业务是助推器

调解农村信访矛盾、特别是邻里之间的纠纷,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除了“循循善诱”之外,更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政策水平。因此,夹漏村党支部十分注重信访接待人员的政策能力培养。村落实制度,定期组织信访、综治团队经常参加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政策理解能力,政策应用能力。支部内部也不定期针对个案召开政策研讨会,通过对实例的剖析,加强对各项政策的把握能力。政策业务的熟悉使信访接待人员面对信访难题“胸有成竹”,解决问题“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