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邢台市桥东区母家场村的李苏青,在区信访局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就其与村民的土地纠纷问题向区法院提起诉讼,当日即被受理。“法治社会还是该信‘法’。事情有人认真管、热情帮。”李苏青说。
邢台市桥东区是个老城区,有人口33万,信访矛盾一度较为突出。从2014年开始,该区根据信访人信访诉求的合法性程度,分出有理信访、无理信访和商谈型信访三类,一类一策,依法施治。对有理信访的,坚决依法维护信访人的权利,积极引导信访人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对无理信访的,区分不同信访诉求积极协调乡镇(街道)等基层组织协调解决,或者指派律师等做好法律政策的解释说明工作;对于仍坚持无理信访的,依法给予相应处罚。对商谈型信访,通过完善商谈机制和政策制定机制进行解决,以召开听证会等民主方式寻求问题解决途径。
桥东区还进一步畅通渠道、整合力量,构建起党委依法领导,政法部门、行政部门、基层单位通力配合的“大信访”格局。在涉法涉诉联合接访的基础上,实行主管领导值班制度,确保来访群众可以同主管领导面对面交谈。同时落实首办责任制、联合接访制、点名接访制、信访协办专员制、部门主管副职接待制度,力求把问题解决在信访初级阶段。该区还组织信访量较大、信访问题较突出的民政、人社、住建、城管等相关部门,进驻群众来访接待大厅协助接访处访,形成了“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受理、一揽子解决”的接访处访格局。
桥东区设立了法治信访窗口,引入“第三方介入信访工作机制”,安排经验丰富的信访接待专员长期驻守,并由法律援助律师对接信访案件,答疑释惑,包案到底。借助“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契机,开展对民间矛盾纠纷的调解提前介入工作,调解无效的引导群众将矛盾化解在诉讼程序中。
桥东区还建立了信访案件法治评查制度,定期对全区已办结的信访案件卷宗开展详细检查,逐案进行回馈检查,保证了案件处理质量。积极探索创新重大、复杂、疑难信访案件信访听证制度,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党员、律师、社区干部、群众等社会各界代表的积极参与下,进行公正评判,使信访案件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得到合理解决。
依法治访使信访难题得到有效化解。2014年至今,桥东区法治信访窗口共接访278批1200余人,同比分别下降25.6%和31.9%,为355人次提供了法律咨询和法治引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