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访工作>
工作研究
2011-09-23
调解点就设在居民家门口
胡同里、街坊间的纠纷,不出“格”就能解决。2011年9月8日,沈河区群众投诉受理和权益保障工作部部长(区信访局局长)龙世泽介绍,该区已试点实行“四级网格化”信访工作模式。为了提升党员干部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目前,沈河区级信访大厅抽调党员干部设立了群众投诉受理和权益保障工作部,在街道、社区、楼道内分别设立与之对应的工作站、工作室和工作点。同时,派出工会、妇联、司法、城管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协调群众的日常事务。
“现在沈河区有3463名信访调解员在基层为老百姓服务,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党员干部。”龙世泽表示,以往信访工作大多是“坐诊式接访”,工作人员走近居民的机会并不多。如今想获得第一手的社区动态,就要依靠街道、社区、楼门等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变被动为主动。
“以前居民有诉求直接去信访大厅,现在找党员调解员、楼长、社区或街道,条条道路都能化解信访案件。居民不出家门就可以解决问题。”沈河区山东堡社区书记段国家表示。
2011年,省市交办给沈河区信访案件总数最多,经过近一个月时间的试行,目前沈河区积案化解率和息访率列居市内五区第一。
变“上访”为“下访”
网络化办公平台、民生直通车平台、视频接访平台、现场信访平台,目前,沈河区的信访工作创新机制,实现了以上四平台的联动机制。
“四平台联动机制呈现出三个变化:变‘上访’为‘下访’,变人访为网访、电话访;变‘群访’为‘代访’。”沈河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他们已建立了“民生直通车平台”,实现各相关部门及其下属单位和各街道办事处、各社区全部联网,实现信访件的网上交办、网上督办、网上办结。
该区还在群众工作站开通党员“接访QQ”,通过视频接访远程化解矛盾。同时,该区还打造现场信访平台,由各级群众工作组织牵头,定期开展民意诉求现场解答会活动,直接面对基层群众,有序、逐级反映诉求问题。
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为把信访案件和暴露出的问题化解在源头,沈河区还实施了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责任倒查机制,建立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建立社情民意分析机制,健全民意诉求快速反馈机制,建立各级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机制等新举措。
如今,沈河区正探索在各街道辖区内商业中心、驻街大企业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点,真正实现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的联动。
2011年,沈河区委还出台了新规定,凡是涉及城市发展和管理、重点项目建设、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环境工程等重大决策,都要事先召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论证会,邀请行业人员、相关专家及与决策事项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群众代表参加。截至2011年9月,该区已对6个预征收地块分别召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论证会,专家和与会居民可以对征收程序和实施过程提出了建议。
此外,沈河区还将在区卫生局、城管局、房产局等部门设立专门的调解工作室,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