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访工作> 工作研究

从“为民做主”到“让民做主”潞城出台通州首个社区微协商制度,畅通社区民意



2018-06-26

分享:

俗语讲“众口难调”,社区海绵工程改造是件惠民的大好事,却因施工扰民造成误会,导致迟迟无法推进。社区协商议事会“出马”,这些难题和质疑全都“迎刃而解”。今年通州区潞城镇针对本区域城乡社区治理的现状,借助懂政策、有实操经验的专家团队出台了“潞城城乡社区微协商制度”,并指导社区协商的运行。
如今,这些一个个社区微协商的小成果,折射出了潞城以推进社区微协商为突破口,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社区“圆桌会”解居民焦点难题
建设施工噪音扰民,遇到这样的情况您怎么办?荔景园社区居民代表上了社区微协商会议,28号、30号、31号楼的居民代表与华电北燃负责人针对建设施工的噪音扰民问题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协商,并最终达成矛盾解决的共识。
此次协商会后,居委会刘丹主任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是今年她第二次主持社区微协商活动。第一次是针对社区居民养犬问题的协商会,会上针对社区文明养犬和环境卫生问题,养犬方与居民进行了理性的协商。尽管会上养犬方和住户没有最终达成养犬共识,但是双方在一周后,连同社区内的其他居民共同开展了一次环境清理志愿活动。
从“为民做主”到“让民做主”,荔景园社区作为潞城镇首个试点单位,率先开展“社区民主协商会”。协商项目主要集中在与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且受关注度较高的事。通过协商,让群众充分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经过充分沟通获得的民意作为决策前提,使民生工作决策程序更加科学和顺畅。
在紫荆雅园社区,海绵工程施工期间,许多居民多次反映施工方存在噪音扰民、物料堆堵占道、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等问题。工作时间、早晚高峰进出小区困难等问题。居委会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勘探后,邀请居民代表、施工方代表及各级领导进行议事协商,施工方就居民提出的问题进行逐一解答。协商过后,居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变得更加积极。
资源整合 建通州区最大功能型社会组织党支部
辖区博士走进社区,与志愿团队成员共同清理环境卫生,这样的场景在潞城镇并不少见,随着通州城市副中心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汇聚通州,2012年7月份,通州区成立“北京市通州区博士联谊会”,注册地为潞城镇,拥有130多名党员,是一家高学历人才集聚、专家分布领域极其广泛的社会团体。
今年5月份,潞城镇党委针对会员工作分布特征,根据社会领域党建政策,成了以通州区第一个规模最大的功能型社会组织党支部——通州区博联会党支部,集聚社会建设专家,以智力、志愿和活动等形式支持社区协商工作。
一方面,其成员分别在社区开展博士进社区活动,与太极志愿队员共同完成志愿服务。另一方面,结合通州区博联会的高端人才优势,积极融入社区党建、社区治理与社区服务,成立博士社区创意室,参与选定社区协商主题,设计社区微协商议程。
“微项目”开花满足多元需求
将坏掉的没用的花瓣剪去,挑选合适的颜色进行搭配。布局、裁剪花枝、选择上盘花朵……一捧捧花在居民的手中成型,插花为老年人生活添彩。
太极拳健身、舞蹈、插花、传统文化及诗词讲座……如今,社区内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一系列微项目立足市民化教育,开展具有差别化的生活习惯习俗转化活动。
潞城社区微协商并非单纯的协商议事会,而是在实践中转变社区工作的思路,聚焦居民生活的难点问题,探索方便灵活、操作简单和精准有效的途径,寻求最大公约数。通过协商活动,在社区内产生了一系列的文体展示、插花生活技能活动项目,参与人数3000人次,并孵化出来3个社区社会组织和3个太极志愿队,在有效提升社区工作者实施具体社区项目能力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更促进社区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