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纪委多措并举畅通信访举报渠道,以“练实功、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务实作风,探索实行信访机构网络化、信息报送经常化、隐患排查机制化、接访化解人性化、来访首问责任化、信访秩序法制化“六化”举措,实现了全县无越级上访,群众拍手称快。
信访机构网络化。县纪委注重夯实基层基础,健全信访举报工作网络,成立了由县纪委书记任组长的信访举报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县直各部门也都成立了由单位党委(党组)书记任组长的相应组织,建立了“县有信访室、乡有信访组、村有信访信息员”的三级信访工作网络,做到来访有人接待、来信有人办理、信访举报有人承办、来访接待有场所“四个有”,探索建立了预防、快报、速查、反馈、保障“五项机制”,源头稳、基础牢,基本实现了“小问题不出村、一般问题不出乡、大问题不出县”的目标,达到了“信访于初始,防访于未然”的预期。
信息报送经常化。注重发挥县、乡、村健全的信访举报网络这一优势,随时收集有价值的信访信息资料。念好勤、实、快、准“四字诀”,即:勤,收集信息经常;实,信息内容真实;快,传递信息快速;准,反馈信息可靠。在信息反映上做好“四篇文章”:全面情况定期反映,倾向性问题综合反映,重要问题专题反映,苗头性问题及时反映。注意信息共享,推行协调通气会议制度,构建大信访举报工作格局。县纪委信访室、县信访局、组织部干审科、物价局、反贪局、县人大信访办“七个单位”,不定期地相互交流信访举报信息,上下联动、协调一致,形成整体合力,产生整体威力,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隐患排查机制化。定期排查隐患,有利于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化解。积极推行“三项制度”:一是定期逐级上报制度。每月月底,村排查情况报乡(镇),乡(镇)排查结果报县。二是“零报告”制度。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有则报之,无则报零,确保隐患排查的客观性、真实性。三是责任追究制度。凡因所在乡、镇排查遗漏而发生到县以上纪检监察机关业务内越级上访的,对该单位当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县排查由纪委信访室综合各乡、镇上报情况,结合“七个单位”协调通气的信息,进行综合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按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属地管理“三原则”实行包案处理,责任到人,确保“每案有果”。由于隐患排查机制健全,不仅降低了可能引发集体上访、群体性矛盾问题的处理难度,而且做到了矛盾化解在萌芽、问题解决在基层、群众稳定在当地,牢牢掌握了信访举报的主动权。
接访化解人性化。接待来访处理信访问题人性化,体现以人为本、执纪为民的基本要求。实践表明,群众越级上访反映问题,90%以上是基层应该解决且能够解决而久拖未决的问题。这中间,有接待不热情、态度生硬之嫌致群众生怒气的,有言语粗俗、推诿扯皮之嫌致群众有怨气的,有解释政策不清、马虎行事之嫌致群众不服气的。凡此种种,导致越级上访。实行人性化接访、化解矛盾,做到了“去两气、倡两气”:用热情的态度去除群众的怒气,用真诚的语言去除群众的怨气;用“言必行、行必果”让群众服气,用优质高效的工作绩效为纪检监察机关争气,争取群众的理解信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来访首问责任化。首问负责制,有助于增强干部的责任心。推行首问责任制,一是让机关干部明白接访不仅仅是信访室的事,而是全机关的共同责任。“首问谁、谁负责”,主要是负责交办、督办,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二是严格办理期限,不得无故拖延。实行简单问题当场答复,一般问题一周办结,复杂问题月内办结,立案查处的问题季内办结。三是及时反馈结果,做好“后续文章”。首问是谁,谁就负责反馈或负责督促反馈,及时让上访群众了解办理结果,避免重复上访。
信访秩序法制化。依法维护信访秩序,就能有效保证信访活动正规有序。一方面,搞好政策法规宣传。反复学习领会《信访条例》、《安徽省实行群众逐级上访制度暂行办法》,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另一方面,严格规范上访行为。对情节严重,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凡参与组织非正常上访的,及时进行调查处理。通过广泛宣传和有序整治,全县无业务内集体越级上访,大信访工作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为纪检监察机关和领导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已成为该县纪检监察干部的广泛共识,对领导负责、对群众负责,已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继续实现领导满意、群众满意“两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