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举报工作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纪检监察机关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维护群众利益、消除腐败现象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江西省南康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执纪为民之心,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不断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加大信访案件查处力度,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以反腐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为实现该市“和谐福民”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近三年来,该市纪委、监察局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360件(次),初核348件(次),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该市的主要做法是:
——建设两大接访阵地。即以市乡两级纪检监察组织为依托,建立市纪委监察局、乡镇(街道)纪(工)委两级主要接访阵地。在市纪委机关,信访室配备了2名信访干部,7个纪工委、监察分局都指定了1名干部负责信访接待工作。在乡镇(街道)纪(工)委,除配齐了纪(工)委书记外,还在每个乡镇(街道)配备了1名专职纪委副书记或专职纪委委员,并要求各乡镇(街道)负责综治维稳的干部要参与信访接待。通过两大阵地建设,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乡两级信访工作网络。
——畅通三条接访通道。为多渠道收集民情民意信息,该市畅通了三条接访通道。一是12388电话举报通道,上班时间专人值守,下班期间自动呼叫转移,做到24小时有人受理;二是结合干部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活动,设立专门举报箱,鼓励群众踊跃举报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庸、懒、散”特别是损害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行为;三是健全网络举报系统。在政府网、市长信箱和党务公开网等模块设立举报专栏,对网民投诉、举报的内容由市网宣办及时收集整理,形成线索材料交由市纪委信访室处理。
——完善四种接访方式。一是开门接访;要求接访人员对来访群众始终做到“一声问候、一张笑脸、一杯热茶、一把椅子”,以优质亲情的服务,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二是下乡走访;该市建立了领导包片、科室挂点工作机制,市纪委各室分别挂点联系若干个乡(镇、街道),并建立下访制度,要求各室要定期不定期到所挂点的乡(镇、街道)下访,倾听群众意见和呼声,帮助群众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是带案约访;即在处理署实名的重要举报件时必须带案约访,当面向举报人询问、核实一些重要信访内容。四是办结回访。对实名举报的信访件,对举报人进行回访,并对信访件办结后的形势动态进行跟踪。
——健全五项接访机制。一是信息收集机制;在全市各乡(镇、街道)、市直单位成立了152个信访领导小组,在各村(居委会、社区)成立了294个村级民调查小组,聘请了1048名信访信息员,及时、准确、真实地收集群众的想法、意见和建议。二是协调合作机制;充分整合纪检、信访、公安、检察、司法、财政、审计、农经等部门资源,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纪检和信访部门负责协调、其他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大信访”工作格局。三是后勤保障机制;加大了对市、乡镇(街道)、村三级信访工作的人力、物力投入,切实加强了基层基础建设。四是监督考核机制;积极推行信访办事公开,让群众广泛参与监督,完善了信访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办法,将信访举报工作成效纳入各乡镇、各部门和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五是查案治本机制。注重发挥查办案件在治本抓源头方面的积极作用,案件查结后,及时帮助剖析教育、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漏洞,建议和督促发案单位和相关部门建章立制,建立维护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三年来,共下发《信访问题整改通知书》30余件(次),帮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100余项,达到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