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访工作> 工作研究

做好侨务信访工作 维护侨界群众合法权益



2012-04-26

分享:

侨务信访工作是侨务部门贯彻落实侨法及侨务工作方针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重庆渝北区侨联针对区情、侨情的新变化和侨界群众的期盼,积极探索侨务信访工作机制,畅通侨务信访渠道,努力服务好侨界群众,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
一、健全机制,畅通渠道,夯实侨务信访工作基础
为推进侨务信访工作有序开展,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建机制,搭平台,理顺关系,整合资源,形成了侨务信访工作的良好格局。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成立了侨务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侨胞权益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侨务信访工作制度。侨务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侨务信访纳入区信访稳定工作,确保了侨务信访工作领导落实,职责落实,任务落实。
二是畅通工作渠道。在区法院设立了合议庭,在区法律援助中心开设了法律服务通道;在侨联设立了人员来访接待室,在侨联网上开设了侨联信箱和留言薄等栏目;在部分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开设了为侨服务窗口,多渠道、全方位方便侨界群众来信来访。
三是构建工作网络。落实了部门、镇(街)、村(社区)三级侨务工作信息员,在侨联工作小组、社区“侨之家”设立信访联络员。建立了走访联系制度和侨联、镇街两级信访台帐,定点定期联系和上门服务,及时排忧解难。
二、情系侨胞,靠前服务,增强侨务信访工作实效
侨务信访无小事。秉承为侨服务宗旨,始终视侨界群众为亲人,坚持“努力去办、顽强去做”,用心用情用力为侨界群众办好事、解难事,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赞誉。
一是用心帮助解困。除慰问走访、联谊交流和座谈会等形式了解侨界群众需求和呼声外,还在镇街广泛开展了“三谈六必访”活动,在拉近距离,密切感情的同时,及时发现消除苗头隐患。组织侨界代表人士搞好调研,建言献策,推动了就业、医疗、低保、扶贫等惠民政策对困难侨界群众全覆盖。发动组织侨界人士与20余户贫困侨眷(属)结成了帮扶对子,给他们送资金、送物资、送技术,送服务,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人均收入实现了超万。2007年以来,接到来信来访120余件次,调处各类涉侨矛盾纠纷30余起,解决涉侨子女入学、遗产处置、房产办理、婚嫁、就业、就医、社保“五险”等信访问题80余件(次),回复率100%,办结率95 %以上。看望慰问归侨侨眷(属)100余人次,送去钱物计6万余元。
二是用情真诚服务。我们以“娘家人”的亲情和关爱,急侨所急,忧侨所忧,协助侨眷曹经华落实了医疗,减免了部分医疗和丧葬费用。在侨眷杜绍全善后工作中,全程陪同、全力以赴,接待安排好从香港、台湾、加拿大等地赶来的亲戚、子女,协调相关单位开通绿色通道,减免相关费用近万元,全力为逝者善后提供最大方便和最优条件。
三是用力抓好维权。实施区领导挂帅督办,部门“一把手”责任制,做到“三亲自、三优先、三不放过”,促进了美籍华人李女士房屋违规搭建纠纷、南洋老机工子女黄女士办理保险、两江新区涉侨征地撤迁矛盾等难点问题、遗留问题和边缘问题的解决,在社会各界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针对涉侨矛盾纠纷大多萌发在基层的实际,把关口前移,依靠基层组织做好侨务信访工作,力求把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在一些涉侨矛盾纠纷特别是突发事件调处过程中,主动向侨界代表人士通报情况,争取他们的协助和支持,借助他们的影响力和亲和力,起到宣传政策、稳定情绪、消除误解的作用,收到各方满意的多赢效果。
三、强化阵地,抓好宣教,营造侨务信访工作良好氛围
侨务信访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强的民生工作,其效果直接与侨务干部素质、社会环境相关。对此,我们以“三个加强”为着力点,切实为侨务信访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是加强阵地建设。在侨界群众聚集的四个社区建立了“侨之家”和“侨法宣传角”,聘请了2家律师事务所免费为侨提供法律咨询帮助,“侨法宣传角”、《渝北侨讯》、侨联网、 侨之声QQ特色阵地,把侨务知识和法规政策宣传做得有声有色。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坚持把侨务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通过以会代训、集中培训等形式,压担子、加任务等实践,不断提升侨务信访干部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近年来,重点地域和单位的侨务工作人员分别参加了市、区两级的统战培训。
三是加强侨法宣传。坚持不懈地推进侨法宣传“五进”工作,始终与“五五”、“六五”普法合拍同步。以“侨法宣传角”为抓手推进侨法宣传进社区,与统战工作相融入,把侨法宣传纳入干部培训内容。开展了“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颁布实施20周年纪念活动,举办了侨务法规知识竞赛,侨法征文比赛、讲座等,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营造了全社会知侨、爱侨、护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