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访工作> 工作研究

“五民工程”让信访量下降满意度提升



2012-08-24

分享:

“我原以为至少要十天半个月才办得下来的房屋改建申请,没想到两天就办成了!‘五办五中心’确实太方便了!”8月20日,四川遂宁市射洪县金华镇城隍街的居民王素珍,在向记者谈起政府便民利民的感受时仍很激动。
过去,该镇没有成立中心时,集镇居民户建房往往跑了社区跑集镇办,跑了集镇办跑国土所,跑了国土所跑村管所,这样一圈跑下来,苦了建房户,也疏远了干群关系。和王素珍一样感受到“五办五中心”快捷、方便服务的群众在射洪县30多个乡镇(街道)还有很多。而这种创新的服务模式只是射洪县在整体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实施改善民生、维护民权、保障民安、增进民福、赢得民心等“五民”工程的一个侧面。
作为四川社会管理创新整体推进的试点县,早在今年2月,射洪就积极探索“民生、民权、民安、民福、民心”新方法新举措,将涉及“五民”的实事逐一分解到各部门、各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全力打造居住环境舒适、治安秩序良好、文化教育繁荣、管理手段先进、人际关系和谐、生态宜居宜业的和谐幸福新家园。统计显示,近年来射洪县民生持续改善,民权大力维护,社会治安持续好转,群众安全感达到90%,信访量同比下降62%,群众满意度达到91%。
瞄准三个急需,大力改善民生
据了解,上半年,射洪有1925名城镇失业人员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大力推进就业促进工程,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是射洪县瞄准群众关注、瞄准困难群众、瞄准精神需求,加大政府对民生事业投入的一个缩影。据介绍,今年全县新增财力的60%用于民生事业,社会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同质化不断增强。
改善民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源头活水和原始动力。近年来,射洪瞄准群众关注,实现教育、医疗公平。投资4629万元,优化城乡学校布局,狠抓学前教育,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将学前教育、符合条件的非户籍人员子女教育全部纳入补贴范围,减免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书学费20万元。财政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从60元提高到每年240元,住院报付比从40%提高到85%,农民参保率达98.24%,直接受益3亿元。
瞄准困难、特殊、优抚群体,积极实行减灾救灾、社会福利、城乡救助。射洪将全县“五保”、低保、精神病人、脑瘫儿童等全部纳入医疗救助体系;改造“城中村”7个,完成棚户区改造50万平方米,为城乡困难群众提供住房6000套,为2000个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家庭和9000户城市低收入家庭解决了住房问题;积极探索扶贫式开发,带动2.4万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打通三个通道,着力维护民权
切实维护民权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保障和目标指向。在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中,射洪着力打通实有人口服务管理通道、回归社会通道和关爱帮助通道,切实维护民权,实现公平正义。
射洪在城市社区开展“小单元”治理试点,探索“社区+物业+人口管理”模式,以住房为单位,对居住户按照“常住、租住、人房分离”三类管理,流动人口登记率达90%;积极探索“一会一站”模式,在劳务输出集中地建立“乡民委员会”,外出务工地建立输出服务联络站,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对重点特殊群体分类实施“关爱行动”,社区和主管部门实行“双台账共管理”,也是射洪社会管理创新的一大亮点。
建好三个体系,全力保障民安
射洪着力加强源头治理体系、基层平安创建体系和虚拟社会引导体系等三大体系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射洪县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像巾帼志愿者巡逻服务队、自行车巡逻队等乡村治安巡防队伍,县城地区‘红袖套’队伍规模在全县达2000人以上,为构建基层平安创建体系注入了不少活力。”
保障民安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和必然要求。近年来,射洪建立起风险评估监测机构,对50多项县级重点工程进行社会风险评估、跟踪和监测,在川林森工等利益群体建立协会,代表群体有序表达诉求,将“维权组织”转变为“维稳组织”。建立“大调解”工作体系,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实施“天网”二期工程,新增视频监控点位326个,派出所和警务室建立二、三级监控平台。
搭建三个平台,努力增进民福
增进民福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最高目标和最终落脚点。射洪着力搭建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群众致富增收平台和城乡环境治理平台,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社会化管理。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射洪切实调整乡镇(街道)职能,街道着重履行社会管理职责,并不再承担经济职能,由经济开发区和政府投资公司行使,乡镇政府内设机构按“五办五中心”设置,着重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依托5750万元特殊党费结余资金援建项目新建、改建203个村(社区)基层阵地,在社区建立市民中心,社区居民组设立便民服务点,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廷伸。
搭建群众致富增收平台。推动建立起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有能力农民“洗脚”进城就业、工业区就近接纳劳动力的经济流动循环体系,不断增加全社会成员的经济收入;通过“股田制”等模式,流转土地19万亩,两万农民变成“股民”,直接带动农民增收598元。
搭建城乡环境治理平台。加快“五十百千”示范以及风貌工程建设,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快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户定点、村收集、镇(乡)运输、县处理”新机制,100%的集镇和75%的村庄实现“四化”治理目标。
实施三个举措,真情赢得民心
从年初开始,射洪县子昂街道办事处黄磉浩社区就主动将社区干部和驻社区民警的照片、姓名、联系电话、工作职责在社区办公区域、辖区每一个居民小区楼院进行了公开,既方便社区居民进行政策咨询、困难求助、问题反映和工作落实,又主动亮明身份接受群众监督。与黄磉浩社区同步,不管是乡村院落,还是街道社区,基层干部都主动亮明身份接受群众监督,为群众办好事、服好务。
射洪县通过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入手,整合12345县长热线、信访服务热线等诉求电话,建成便民呼叫中心,全天候受理群众的投诉请求。完善公众评价机制,推行社区居民和第三方机构参与的公开评价机制,每年开展一次群众满意度调查,提升公众社会管理参与度。
深入实施“文化立县”战略,深入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射洪人”主题教育实践评比活动,每两年组织开展一次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加快推进“六五”普法,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立500个村(市)民培训学校,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民主科学法治文化道德等素养。
一项项“五民工程”的背后,是关乎民生实际问题的逐项解决;一项项强有力举措的背后,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百姓笑脸;一桩桩民生实事,为打造“和谐幸福新家园”写下行动的注脚。如今,越来越多的射洪人品尝着一种甜蜜的真实——在大街小巷、城镇乡村,幸福像花儿一样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