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市民拨打市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12345反映,电动汽车飞线充电很危险。所谓飞线充电,是指拉根长长的电线用普通家用电源给电动汽车充电。有的电线,甚至是从十几层高的楼层甩出来的。这种飞线充电的做法,容易引发火灾,邻居们为此忧心忡忡。有关部门曾调查统计过,在北京,近三成电动汽车的车主无奈选择飞线充电。
现场:从10楼拉电线充电
近日,朝阳区胜古北里社区居民向12345反映,该社区24号楼的一位业主,家里刚添了辆电动汽车。平时车就停在24号楼前,车主从10楼甩出一根电线,给这辆电动汽车充电。他充电方便了,可周围的邻居却瞅着害怕,“感觉太不安全了”。
居民们说,这根用来充电的电线是从10楼直接甩到地面的,电线垂落的地方,有一部分是社区内的便道。由于这根电线的粗细,跟家里的电线差不多,颜色也不醒目,对老人们来说,是个挺大的隐患,如果有老人不慎被电线绊倒,后果难测。“这比被绳子绊倒更危险,万一触电怎么办?”也有居民提到,楼院里孩子挺多,垂落的电线孩子触手可及,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们因为误撞发生意外。
其他车主对飞线充电行为也很有意见。一位车主告诉记者,由于他的车就停在这辆电动汽车旁边,之前他在新闻上多次看到,这种充电方式有安全隐患,所以很担心飞线充电过程中发生意外,殃及周边车辆。“这么长的一根普通电线暴露在室外,万一电线有磨损,一时间恐怕很难察觉到,安全隐患就跟着来了。”
记者在社区内发现,这个小区里有4个电动汽车充电桩,使用频率并不高。熟悉情况的居民说,因为社区内有的单位使用地下车库,地下的停车位是有充电设备的,所以地面上的4个公共充电桩比较“闲”。“可能充电桩充电的成本比自己在家拉线充电要高一些,才有人选择自己拉线充电吧。”
讲述:飞线充电也是无奈之举
家住丰台区石榴园的新能源车车主李先生,每天都要给车充电。每到这个时候,一根电线就会从9楼的窗口顺下来,穿过楼前的绿化带,其中一小段电线还要绕在木桩上,电线连接的插口处罩着一个黑色的塑料袋。
由于充电桩迟迟没有安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先生只能通过“飞线”的方式给爱车充电。小区里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据记者观察,小区里很多新能源车,都需要从楼上顺下电线来充电。
选择这样的方式充电,车主们有自己的“一笔账”。离小区最近的公共充电桩位,在方庄南路附近,距离大约为3公里。共有两个充电桩,如果无需排队,充电完成大约需要三个小时左右。每次下班后去充电,然后坐车回家,晚饭后再去取车。但是这样一来,光等车加坐车往返的时间就至少要花上四五十分钟,再加上有时下班较晚,等到充满电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感觉很不方便。
而选择在小区里飞线充电,车主们也很无奈。车主李先生说,自己拉线充电,确实是节省了时间,但带来的无形成本也不少,这其中还包括人情成本。因为电线不能甩太远,所以每次都要和邻居们商量,请大家给他留出一个固定车位来。每次收线,线碰到楼下住户防盗窗的铁栏杆就发出响声,也会引起邻居的不满,所以在协商后所幸就不再收线了。但电线长时间甩在外面,他也担心会出问题,比如把线藏在树上,就是怕院子里的孩子们淘气发生意外。
车主们都说,小区内现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固定车位,所以安装充电桩的固定车位证明他们无法提供,即便是和邻居们商量好,大家愿意把这个车位让出来,供他长期使用,但下一个坎儿又出现在了物业。车主们得知,小区内电容不足,无法安装充电桩。
困惑:为什么选择飞线充电
记者调查发现,车主们采用危险的飞线方式充电,主要源于以下几点原因。
首要原因是老旧小区安装充电桩难。在老旧小区原本停车位紧张的情况下,很难给电动车车主一个固定车位,充电桩的出现则会强化固定车位的概念,在其他车主看来,这无异于“新型地锁”。安装充电桩很大程度上还属于市场行为,相关部门的工作仅仅处于倡导、协调层面,决定权在物业。如果物业不同意,就无法安装固定充电桩。
其次是车主们个人的原因,因为去社会上的公共充电桩充电,路途远不说,还得经常排长队,很多人花不起这样的时间成本。因此,他们往往抱着侥幸心理,选择了在小区飞线充电。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车企出售电动汽车时,原本就给这些汽车配有飞线座充设备,记者也向车企了解过相关情况,之所以配备这样的设备,主要是为了应急,其实也不推荐车主将飞线座充作为电动汽车充电的主要方式。但应急设备本身,却客观强化了一些电动汽车可以座充的概念。
北京新能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飞线充电容易漏电,线路过长电流过热更可能引发火灾。因此通常是作为应急充电手段,6楼以上高层住户要避免采用。低层住户“飞线”充电应选择厂商提供的专业充电盒,不要随便从网上购买。同时应请专业人员对电路进行改造,让家中接出来的电线能固定在墙体上,甚至加装镀锌管防止线路老化和进水。
相关案例:飞线充电充出的事故
今年6月2日,上海宝山一小区内,一辆白色荣威e550起火,该事件当时引发了广泛关注。经相关部门调查,起火原因系用户在充电过程中,没有按照用户手册进行规范操作,导致车内的自购拖线板发热引起内饰着火。
今年10月12日,济南天桥区太平洋小区内一居民楼地下室发生火灾,明火引燃了一楼住户家的窗户,幸未造成人员伤亡。事发后楼内居民也提及,在该楼地下室东侧车位,停有一辆电动汽车,事发时该车正在充电,所使用的是一根黄色电线,可能因为飞线充电时短路,或电流过大引发了火灾。
事件发生后,已有专家明确表示,车载充电器功率远大于普通家用电器,更是超过大多数拖线插电板的功率限制。虽然原厂充电设备能够承受其强大电流,但普通拖线插电板却吃不消,电流过大很可能引发事故。
记者手记:如何避免飞线问题发生
从目前的政策来看,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中,涉及充电桩内容较少,有关充电桩安装的条款尚不明确。而在《北京市示范用新能源小客车管理办法》里,对私人充电桩建设方面的规定中,对社区物业该如何配合安装充电桩,也没有明确的表述。很多相关条款,操作起来有难度。
物业及新能源车车主,在尽快了解不规范充电可能带来各种安全隐患的前提下,更应该有一本账要算一算。充电桩进驻小区,有可能涉及社区的电力增容问题,充电桩占地问题,车位安排问题等,这些问题的梳理可能会牵扯物业的精力、财力,但与之相比,一旦因不规范操作发生意外,这样的损失又该如何来弥补。
电动汽车的车主们更应该想清楚,在安全与经济、时间成本面前,我们该如何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