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上半年,北京市信访办和北京晚报合办的“我们日夜在聆听”栏目,连续多期报道了本市一些小区的私装地锁问题。这些小区大多为老旧小区,由于停车位不足,且没有小区门禁导致外来车辆随意进入,小区居民只好私装地锁,保证能有一个停车位。系列报道刊发后,引起多个主管部门重视,很多小区居民私装的地锁也被拆除。
停车难了很多年
大山子社区地处酒仙桥,社区内大多是6层的老旧居民楼。社区内居民多,但停车位少。没有地下停车库,也没有专门的停车场,社区里只有每栋楼前的空场可以停车。多年以来,社区一直没有封闭,并不收取停车费,也不阻拦外来车辆进入。
社区周边,有很多大企业,798艺术区也在对面。由于停车不收费,在企业、艺术区上班的很多人就把车停进社区里,导致社区居民常常没地方停车。于是,居民们开始想办法,私设地锁就是最主要的办法。
设置地锁,虽然保证了这些居民能有地方停车,但由于总体上大山子社区居民拥有的汽车数量,超过了社区内的停车空位数量,导致一些居民晚上开车回家后,看到一些位置虽然空着,却因为设了地锁而停不进去。
地锁终于拆掉了
2016年上半年,多次反映大山子社区私设地锁问题严重后,辖区主管部门开始调查,并逐步拆除了地锁。日前,记者再次来到大山子北里32号楼门前,看到空地上的车位几乎都没有地锁了。一位刚刚停好车的居民说,以前几乎每个车主都装地锁,但后来不让装了,还让自己拆掉。如果不拆掉,社区就会组织人来拆。这位居民说,在2016年的上半年,社区里的地锁几乎都被拆完了。
居民们说,拆掉地锁的那段时间,停车的确顺畅了许多。因为没有地锁占用车位,即使回来晚了,只要看到有空位就能停进去,比以前强多了。
地锁没了停车位谁来保
地锁没了,老问题又来了,居民们的停车利益如何保障呢?社区费书记介绍,在2016年上半年拆除地锁后,社区以及上级主管单位已经做出计划,打算把社区封闭式管理,并且聘请外来的停车公司,收取一部分停车费。但由于一些原因,这项计划暂时还没开始实施,预计春节后就会开始,肯定会在2017年完成。
费书记说,目前社区内大约有700余个车位,但社区居民所拥有的小汽车可能达到800余辆,因此仍有一些停车位的缺口。居民们普遍很支持收费管理,因为收一定的停车费就能保证有车位停。她说,目前打算停车费对社区居民有一定优惠,而对外来车辆收取一定费用,用来控制外来车辆进社区停放。
安贞西里的成功范例
安贞街道的安贞西里社区也是一个老社区,虽然没有地下车库,却没有私装地锁的现象。而在同一街道的安华里社区,地锁却不少。通过借鉴安贞西里的模式,安华里社区的私装地锁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去年5月下旬,在街道及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在安华里社区进行了拆除地锁的联合执法。由于前期已经多次给居民们发放了拆除地锁的告知书,当天的拆除工作非常顺利,居民们都比较配合,社区里的500多个地锁在3天内拆除干净。昨天,记者回访了安华里社区,这里的地锁问题不但没有反弹,在社区内的路面上还施划了不少标志线,哪里是停车位,哪里是消防通道,一目了然。在破解地锁难题的过程当中,许多街道、物业都提出了没有执法权、找不到相关依据的无奈,其实不然。安贞街道综治办主任宋淼曾提出,根据《北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第27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擅自在道路上设置地桩、地锁等障碍物的,有权予以制止并举报。记者觉得,这其中“等障碍物”更是个关键词,除了专用地锁,面对水泥墩、报废自行车、废旧家具这样的异形“地锁”,执法人员也不用再客气。
通过对多个小区走访后发现,地锁之所以“猖獗”,无非是因为看到别人装了地锁,担心自己车位不保,所以也跟着装了。地锁泛滥与心态有着很大关系,而停车位的解决,出发点是保证所有人的公平。所以,物业或停车管理单位,绝不能破坏了这种公平,否则一个地锁出现,就会在整个小区里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