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上期提到针对开墙打洞问题,东城区提出了打造“百条十无示范街巷”的理念。但具体执行起来,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呢?最终又是如何破解这些老大难问题的呢?
地点1:平安大街
平安大街全长7000米。东边起点是东四十条桥,向西延伸约两公里的路段,目前已经开始按照东城区“百条十无示范街巷”的标准进行治理,其中涉及东四和交道口两个街道。
平安大街是北京的“脸面”之一,在咱们的印象中,它应该是古色古香的,代表北京城风貌的,总体来看,确实如此,但也一直存在着不少问题,开墙打洞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小服装店、烟酒店甚至五金店在街边连成了排,大小形状各异的广告牌,临街一瞅,真是挺乱。与其他街道开墙打洞经商扰民相比,平安大街的问题还牵扯到古都风貌。
3月16日开始,平安大街从东四十条桥到张自忠路这一段开始整治,其中治理开墙打洞是重点。这几天,记者跟着城管队员在现场看到,沿街的商户都很配合,拆一处开墙打洞,最快仅用时40分钟。
东四城管执法队队长雷海东说,在开始治理以前,他们仔细核对了房主们所提交的房本等相关材料,逐一比对了房屋的原规划,以确保治理行动中的准确性。“治理开墙打洞以后,临街的墙面将会统一风格。”
地点2:安乐林路
景泰路与安乐林路交叉路口,毗邻景泰、李村社区,由于附近人口众多,这个路口逐渐成了该地区最繁华,却也是最乱的路口。商户多了,门脸房不够用了,开墙打洞“变居为商”的问题便出现了,一些商户将店铺“扩建”,违建的问题也产生了。
附近居民回忆,这个地方已经乱了10年了,最开始,大家觉得买卖多了,买东西方便。可往长远了看,不是好事,环境乱了再往回扭,就不那么容易了。“从小卖部、早点铺到后来的超市、美发店,再到现如今的服装店,一发不可收拾。一到夏天的晚上,路面上都快下不去脚了,到处都是从店铺里伸出来的摊位。”
从永外街道提供的数据中了解到,目前仅在路口周围约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存在着多达195处“开墙打洞”现象,扰民的程度可想而知。
3月17日,该路段的治理工作正式开始,记者在现场看到,该路口东南角602平方米的违建开始拆除,该部分违建主要由钢结构搭建而成。开墙打洞的治理也同时开始,一个个乱开的门窗很快恢复成了原来的墙面。
治理开墙打洞只是第一步
从东城区了解到,今年东城区预计拆违12万平方米,目前已经完成了38%。开墙打洞的治理则不少于2000处,目前完成了30%。各执法部门正在加快进度,力争提前完成任务。
从去年到今年,记者走访了朝阳、西城、东城三个城区,探访开墙打洞的解困之道。尽管每个城区开墙打洞的特点都不一样,但主管部门心里都有共识:治理开墙打洞是提升城市环境的中间环节,其最终目的是提升整个城市的环境和面貌。就像东城区的“百条十无示范街巷”,治理开墙打洞、拆除违建后,后续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还得紧密围绕疏解非首都功能,建设和谐宜居之都。环境好了,城市才能更宜居,人们的生活品质才能进一步提高,幸福指数自然跟着水涨船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