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们日夜在聆听》继续关注东城区背街小巷的治理,安定门街道钟楼湾社区的草厂胡同、建国门街道的苏州胡同,是典型的背街小巷,其中遗留下来的老问题各有各的特点。街道和城管执法队密切配合,如今老问题一一破解。一条原本进不去车的胡同,治理后大车能掉头,这样的提升不只是生活上的方便,更是安全的保障。
草厂胡同
昔日:小窝棚扎堆占路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了草厂胡同,它挨着鼓楼东大街,受到了周边商业圈的“辐射”。草厂胡同全长214米,原本居民就比较密集,胡同也不宽,开不了什么商铺。于是一个个小窝棚“拔地而起”,这些进屋就是床的小棚子,不是用来出租,就是用来存货,一直是居民们的心病。
居民们告诉记者,胡同里有家幼儿园,但靠着幼儿园的围墙,少说有二十多个棚子,胡同被挤占得根本进不来车。
“这车指得不光是居民们的车,还包括消防车呀!”一个个存在隐患的小棚子,就这么“包裹”着幼儿园,跟胡同的居民们当起邻居。
治理:窄巷变成宽街
从本月初开始,在安定门城管执法队与钟楼湾社区的配合下,这些挤占着胡同的窝棚,逐步开始拆除了。今天上午,拆违的工作也在持续。工人师傅们爬上小窝棚的房顶,三两下扯下铁皮房顶,里头老旧的油毡一下子显现出来,这沾火就着的东西,终于给清了。这些小棚子逐步拆除后,窄胡同留出的空间,跟原来相比,居民们称之为“广场”。
据安定门城管执法队副队长杨晋介绍,截至昨天下午,安定门街道9个大社区中,国旺、钟楼湾、花园三个社区的背街小巷治理工作基本完成,总共拆除164处共341间小棚子,总面积达2918.27平方米。钟楼湾社区书记黄伟说,在治理完成后,社区还要通过绿化、安装宣传栏等多种方式,整体提升环境。同时还会通过安装摄像头、居民间相互监督等方式,确保老问题不会死灰复燃。
苏州社区
昔日:小旅馆鳞次栉比
苏州社区紧邻北京站,因此长期以来这里的小旅馆、小商铺、小餐厅“扎堆”,给附近居民带来的影响也尤为突出。
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这些临近北京站的背街小巷内有着数量众多的小旅馆,每天都会有不少外来旅客被从北京站招揽至此处落脚,而由于这些小旅馆的房租很便宜,最低一天只有40元,因此不少外来人口都选择在这些小旅馆常住。
长期以来,这些小旅馆及租客给附近居民带来了不少影响,“除了每天晚上都会吵吵闹闹外,天天看着这么多生面孔在这里进进出出心里也不踏实。”一位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
而正如这位居民所说,记者在苏州社区的各条胡同内走过一圈后发现,不少居民家门口,尤其是临近这些小旅馆、小餐馆的居民家门口都贴有“禁止在此大声喧哗”以及“私人住宅请勿打扰”等字样的提示语,可见这些年居民受到的影响确实很大。
治理:噪音不再扰民
今天上午,记者在这里看到,治理开墙打洞的专项行动工作进度已过半,环境建设的工作也在逐步跟进中。到目前为止,治理范围不再局限于开墙打洞的单一治理,违建、违规经营、环境美化等问题都被纳入整个治理行动中。执法人员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整治行动结束后这些背街小巷的整体环境会得到明显提升。而目前,街道对于这些背街小巷的治理工作则让这些长期受影响的居民看到了希望。据建国门街道城建科的工作人员介绍,预计五月苏州社区内的拆违工作将完成百分之七十,六月完成百分之九十以上,而开墙打洞的治理工作在六月底也将全部完成。截止到目前,北京站西区域的苏州胡同等三条胡同已基本完成“开墙打洞”封堵及违法建设拆除的工作,总计封堵113家商户的185处“开墙打洞”行为,封堵面积4181平方米;拆除违法建设11处,面积2205平方米,而胡同内的环境建设工作也将逐步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