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访工作> 我们日夜在聆听(已归档)

一年前居民睡觉要戴口罩一年后这里将成精品胡同——前公用胡同的脱胎换骨



2017-05-23

分享:

胡同口的首饰加工店铺搬走了 只剩牌匾依稀可见
去年4月,西城区前公用胡同居民反映:胡同里的首饰加工店私排废气,居民只能戴着口罩睡觉。经过深入采访,本栏目连续刊发报道,新街口街道、西城区环保局等相关部门也介入调查。短短8天,非法生产、违规排放的首饰店被约谈、处罚,困扰居民多年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一年过去了,前公用胡同的情况怎样了?居民对周边环境的变化是否满意?各级政府部门又做了哪些努力?带着诸多疑问,记者再次来到这里。
暗门后隐患被铲除
走进胡同的第一感觉是,与去年相比,胡同里安静了,整体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在胡同西口,原本密布两侧的首饰店不见了踪影,一些店铺原址已恢复成普通民房。经过一年的治理,这里原有的15家首饰店只剩下了两家。以前,首饰店把生产作坊藏在重重暗门后,暗门里面的污染情况令人发指。那么,留下的首饰店还有没有暗门?里面是否还在进行非法生产?这是居民最关心的问题。
记者带着居民的疑问走访了两家店铺。其中一家店铺的暗门背后已经闲置多时,另一个则变成了仓库。一家首饰店的经营者介绍,经过这一年的整治,不仅是前公用胡同里,街面上的商户们也都很配合,现在违规的首饰加工谁也不敢做了。对于相关部门的治理工作,居民们很满意,大家都说:“成果来之不易,我们现在都有这样的意识,留意周边这些店铺,发现有违规的立刻举报。”
举报电话全天候
在胡同里的公告栏上,贴着一张新街口街道发出的告知书,提示居民们可以举报首饰店的违规行为。记者发现,告知书上的举报电话竟然还有夜间专线。
在居委会的会议室了解到告知书背后的故事。前公用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翟建春告诉记者,为彻底解决问题,去年由新街口街道牵头,包括环保、安监、食药等各相关执法部门配合,成立了问题治理的专项组,指挥部就设在这间会议室里。专项组的同志们上午走访胡同及周边地区,下午把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各执法部门各尽其职,集中治理。不仅是非法加工首饰、违规排放废气问题,食品的违规生产、乱停车、地锁等一系列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都囊括其中,就是为了还居民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其中,社区党组成员、楼门长、积极分子发挥了很大作用。之所以有夜间举报专线,是因为当时确有首饰店凌晨以后偷偷生产的现象,所以夜间巡查也不能放松。“很多居民提供了宝贵线索,给执法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夜间的巡查、执法为破解非法加工首饰问题带来了决定性的改变,违法商户无法再打“时间差”。翟书记还记得,在一次人口普查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家首饰店里有几台机器,但无法判定它们的用途,于是把问题带回了现场指挥部。当天深夜,各执法部门来到这家店铺进行检查,执法人员被“让”进了大厅,但实际店铺是个套间。当执法人员要求查看后面的区域时,门后传来了一名女子的声音,自称正在洗澡,没穿衣服。在谎言被识破后,带着余温的生产机器很快被发现,店主“从未使用过”的说辞也不攻自破。
在执法人员的记忆中,每一次执法都是一场攻坚战,侦查准备、斗智斗勇、出击收网,一样都不少。在各执法部门的努力坚持下,前公用胡同再也看不出“首饰店一条街”的影子。
每条胡同都有街巷长
除了告知书,胡同口的一块金色公示牌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上面写着胡同街巷长的姓名、电话。打击非法首饰加工,治理背街小巷,专项行动与日常管理就这样紧密地衔接在一起。
记者从新街口街道了解到,在街道辖区内,每条主次干道、背街小巷都实行了责任制,居民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联系到街巷长,前公用胡同更不例外。新街口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魏九红介绍,从去年至今,前公用胡同的治理工作从未间断,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主动作为,周边的什刹海街道、金融街街道也都积极参与进来。群众随时举报,执法人员即时到位,对任何疑点均不放过。胡同周边一些大型珠宝城也进行了很大的改进,比如五环珠宝城分为A、B两区,B区的30多家首饰加工商户目前均已腾退、转型。结合着背街小巷治理工作,前公用胡同也严格按照“十有十无创建”的标准来进行,街巷长便是每条胡同的直接负责人。
“咱们新街口地区,每条背街小巷的街巷长都是街道的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如果长时间不落实,街巷长会被约谈。”魏九红说,这样一来,前公用胡同便不仅仅是违规行为的专项治理,而是使整条胡同环境得到提升。目前来看,前公用胡同还没有完全达到“十有十无”的标准。但在今年11月前,新街口街道辖区内所有背街小巷的治理将全部达标。今年以来,新街口街道已经拆违204处,面积达10405.28平方米,治理开墙打洞446处,均超进度完成。
精品胡同正在孕育
对于前公用胡同的发展,新街口街道有着长远的谋划,不只是摘掉首饰违规加工的“旧帽子”,也不局限于达到“十有十无”的标准,而是要成为一条“精品胡同”。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至少需要三个阶段。目前第一阶段,对胡同内首饰店违规加工的整治已基本完成;第二阶段,在背街小巷治理后,前公用胡同将引入物业化管理,让胡同的环境、秩序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第三阶段,则是要突出胡同的文化、教育氛围。西城区少年宫、35中都在前公用社区范围内,已经消失的八道弯胡同也在附近,如何体现胡同的特点,增添更多的文化气息,街道、学校正在协商制定相关方案。
有“里”才能有面儿
一年多的时间,记者亲眼看见、亲身感受到前公用胡同的脱胎换骨!
从非法生产、偷排废气,到私搭乱建、地锁遍地……前公用胡同是北京老城区一条条背街小巷的缩影。在这样的环境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偷偷滋生、发酵,这是对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考量。
对前公用胡同的治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使出了“绣花功夫”——群众举报随时受理,昼夜巡查首饰店铺,实行责任到人的街巷长制,全盘考虑胡同的治理和规划……一条胡同的巨大变化让我们看到了北京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看到了背街小巷正在旧貌换新颜。“有里儿才能有面儿”,身边的环境和秩序与每位市民密切相关,恰恰是身边点点滴滴的改变,才极大地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