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人员将电缆运入胡同
东单北大街,叉车正在将箱式变压器运入胡同
箱式变压器落地
今天凌晨,东城区外交部街的架空线入地施工作业还在“悄悄”进行着,施工人员低声交流,就连搬运一块石头都轻拿轻放,为的是不影响居民休息。这一宿,箱式变压器在胡同里就位,到了月底,居民们就可以用上地埋电缆送来的电了。居民们说,经过前段时间的治理,胡同宽敞不少,过些日子再拆掉碍事的电线杆,胡同又能宽半米了。
箱式变压器:轻拿轻放
外交部街西起东单北大街东至朝阳门南小街。今天凌晨,在这条750米长的胡同里,架空线入地的施工作业“悄悄”地进行着。工人师傅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很小心,生怕扰了居民们休息。白天有大量的线路敷设工作,夜间有设备安装、运送渣土的作业,为了早日让老胡同里的蜘蛛网入地,施工人员已经连续奋战了多个昼夜。
在架空线入地工程中,胡同里老式的柱上变压器将会换成箱式变压器,这一夜最重要的任务,是将其中的5台安置就位。昨天晚上11时许,运送变压器的卡车停在了胡同的西口外,变压器由一辆叉车运进胡同。这些变压器的样式与灯市口大街新落地的变压器大致相同,虽然与传统变压器相比,它们的体积小了一半,但是在胡同里运送这样一个重达6吨的物件,任务依然艰巨。
叉车举着变压器在胡同里缓慢前行,车轮转不足一圈就要停下,施工人员立即上前检查周边的环境。在这条宽度仅有五六米的小胡同里,位置偏一点就有可能剐蹭到居民的车辆,高一点还有可能碰到房檐。直到深夜12点半,第一台变压器终于顺利就位。
国网北京城区供电公司建设部项目经理王博文告诉记者,此次外交部街架空线入地施工是从8月中旬开始的,到目前为止,土建工作已全部完成,高低压电缆的敷设也接近尾声,大约再有五六天的时间,后期相关工作便会结束。到本月底,新电缆将开始为居民们送电。再过一段时间,胡同内电线杆上的路灯线、电信线等线路便要纷纷“落地”,按照市政府要求,在今年12月20日前,外交部街内的电线杆会全部拔除,整条胡同的空中再也看不到密布的电线,除了视觉上更加美观,少了54根电线杆,空间也会更加宽阔,给大家的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
沉重的电缆:人拉肩扛
外交部街里除了民居,还有学校,白天施工时,如果噪音过大,难免对居民、学生产生影响,施工人员把这些问题都想在了前面,记者了解到,在这条胡同里的施工,本该由机械来完成的作业,现在都换成了人工作业。
就拿敷设电缆来说,从数字来看,作业量十分庞大,低压电缆的总长度1200米,高压电缆则是2773米,这每一米的电缆重量,都足有20斤。施工人员说,敷设电缆本可以由卷扬机来完成,但考虑到噪音问题,40名工人师傅竟然用肩膀把电缆扛进了胡同。
在现场看到,胡同的长度仅有750米,但因支线较多,土建基础作业的长度实际超了3倍不止,用于敷设电缆的坑槽,也是由施工人员一铲一铲挖出来的。
胡同宽半米:错车更便利
曾经的外交部街和所有的胡同一样,都面临因路窄所带来的交通问题。居民们回忆,即便是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胡同里都有可能“堵车”。两辆车在胡同里错车,谁也过不去,身后可能还有送外卖的骑手焦急等待着,过往步行的居民更是眼瞅着干着急。“其实就差那么几厘米,但是谁也错不开。”
堵路、寸步难行有可能是一个地锁,也有可能是居民沿着院墙向外搭建的违建,也有可能是54根电线杆中的一员。几厘米的宽度在主干道上并不明显,在胡同里却大有用处。经过背街小巷治理、架空线入地工程之后,居民们说,胡同变宽了,大家的出行也更方便了。
在前期的背街小巷治理工作当中,东城区城管部门及建国门街道办事处付出了很大努力。
据了解,史家胡同路灯线入地施工的情况,和外交部街施工类似,前期土建工作顺利展开,除了居民们的大力配合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施工过程中没有遇到地锁、违建等障碍,如今的背街小巷治理工作,不仅为居民们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架空线入地的施工提供了保障。
说到胡同里的变化,老街坊们感慨很多,一位居民介绍,背街小巷治理后,胡同宽敞了很多,以后再没了电线杆,就更通畅了。不少老住户都说,胡同经过一系列改造后,已经恢复了当初宽敞的模样,这让大家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