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云是北京市石景山区老山街道办事处信访干部,从事信访工作2年多来,办理信访代理案件200余件,她常说:“沉心静气,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来访群众,很多事情就没有那么难了。”
老山街道的赵某是高龄低保户,身体不好长期服药,儿子下岗多年,全家靠低保金生活,家庭生活负担重,常因低保金发放时间、医疗报销周期长等问题到街道甚至区政府上访,经常在街道见到她的身影,郑海云2015年调到街道负责信访工作后,赵某经常一周两次出现在信访接待室,有时一待就是一上午。
在日常接触中郑海云发现,赵某频繁上访除了由于医疗报销周期问题,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子女不在身边,长年得不到家人关怀照顾,情感方面缺失,在反映问题的同时,更多的是希望得到情感上的关怀。于是,郑海云从赵某的心理问题入手,把她当做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及时解决赵某合理诉求,时常与他唠唠家常,赵某的心扉渐渐被打开,态度慢慢有了缓和,情绪有了转变,上访次数明显减少。信访问题只要把准了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做人要坦诚,信访这个群众工作更要如此。”郑海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虽然许多人都说信访工作难,做好更难,但是她愿意从一点一滴做起,热情接待每一个走进接待室的信访人,耐心聆听他们的诉求。特别是老年人,由于年龄大,大都口齿不清,听力不佳,更加需要关怀和关爱,让他们有家的归属感,了解合理信访的渠道,真正解决他们的困扰和难题。
街道是信访工作的“前沿阵地”,面对来访群众,必须具备熟练运用法律、政策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做好信访代理人,为群众解决合法合理诉求。
郑海云常说:“街道信访办就是百姓的发声筒,能够将群众的诉求反映上去,让相关部门接收并处理,及时解决群众的问题,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