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全国信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不忘初心,恪尽职守,为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第八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上,国家信访局评选表彰一批全国信访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简称“两先”)及全国信访系统优秀信访局长(主任)、优秀办信员、优秀接谈员、优秀投诉办理员、优秀督查员和优秀信访工作者(简称“六优”)。
本期人物:全国信访系统先进工作者——李鹏
每天早上,在区政府门前看到徘徊的群众就走上去热情攀谈,他就是朝阳区信访办副主任李鹏。有人说他没必要每天早上都这样,他却说:“十年习惯了,看看心里踏实,老百姓没难事不会来,多伸把手没坏处。”
家有书香,不恋高薪,舍虚从实入基层
李鹏是知青子女,父亲是教师,母亲是在信访岗位工作30多年的老党员。他大学毕业后在东方广场物业部工作。受家庭教育的熏陶,使他心壤里蛰眠的种子渐醒渐生:“其实我也是商场玻璃门外的人,商场内外,里面是价格,外面是值得,什么才是真正的高品位?”2002年初,他毅然辞去高薪职位考取街道办事处,被安排在了城建科绿化防汛、小区建设和地下空间管理岗位。
用心学法,真心做事,守岗履责强能力
李鹏就职的团结湖街道办,辖区面积不到两平方公里。他刚到城建科,就赶上了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工作。他白天在社区探民意、察民情,晚上下班就苦学法律法规。在他的耐心劝导下,居民主动配合拆除违建。因工作成绩突出,他于2007年被选调至朝阳区信访办。从此,他深怀对群众家人般的亲情、对基层兄弟般的关爱,在信访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
初入信访,潜心钻研,认真周到为基层
李鹏到区信访办的第一个岗位是群众来信办理,他坚持把群众来信当家书,不明白的就问,不清楚的就到现场查看。他全程参与了朝阳区信访信息工作系统建设,逐个研究办理模块功能。系统开通后,他又悉心指导区属各单位使用。直到现在,那些当时有信访工作经历的人回忆:“他坚持原则,手把手的教,事后证明我办的信访件没出过问题,他是对的,那是位专家。”
热情真诚,建章立制,全心全意解民困
2009年,李鹏调整到接访岗位。每天面对上访群众,加班加点是常事,几天不回家是常态。他始终站在接访一线,既要耐心倾听,把信访程序讲明白,又要耐心疏解,引导群众依法有序上访,一说就是几个小时,信访人走后还要整理材料和梳理情况。他常对同事讲:“站在窗口的我们不是我们自己,而是代表的党和政府,要用我们的工作让群众明白政府的依法行政。”
遇到“疑难杂症”,他组织联合接待,现场尽量讲清,再将难点问题组织会商,责任到人。对涉及全区重要工作的问题,他与同事形成专卷,提出建议,报请区层面研究会商,拍板定调,事后再随责任单位与群众见面,直到问题化解。
2014年5月“幼升小”新政出台,大批家长到市、区上访,情绪激烈。他每日在政府门前和驻地教委劝导群众依法信访,认真聆听家长心愿,耐心讲解信访程序,仔细记录诉求内容,紧密跟踪问题进展,形成的专题报告,为区层面进一步细化完善条块对接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李鹏同志一年一个专题,一步一个脚印,首创了访情周通报和特情专报制度,先后形成《信访秩序状况研究及对策》、《关于加强联合接访、约访工作的实施方案》、《区机关门前突发情况处置流程》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政府门前和接访大厅秩序明显改观,同事们开玩笑说:“现在不像以前,我们终于能看到大厅的地板了。”
2015年是信访法治化建设年,他带领同事全面梳理分析信访工作风险点,编写完善了《朝阳区来访接待工作规则》,为全区规范办理接访指明了方向。他积极推行政府部门为主,律师、心理咨询师为辅的“一轴两翼”工作模式,适应群众需求,也使群众真正体会到了依法逐级信访的重要和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必要。
2017年7月,李鹏任区信访办副主任,面对已有的工作成绩,李鹏并未骄傲自满和止步不前,他还在努力地提升自己,一如既往地勤奋工作,为朝阳区发展和人民群众幸福生活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