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全国信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不忘初心,恪尽职守,为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第八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上,国家信访局评选表彰一批全国信访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简称“两先”)及全国信访系统优秀信访局长(主任)、优秀办信员、优秀接谈员、优秀投诉办理员、优秀督查员和优秀信访工作者(简称“六优”)。
全国信访系统优秀信访工作者——张金良
张金良平谷区信访办接访科副处级干部
他不是医生,却把脉精准,知群众症结何处;他不是律师,却思维缜密,理群众千头万绪;他不是老师,却耐心引导,为群众答疑解惑;他不是警察,却秉持公正,助群众排忧解难。他,就是43岁的平谷区信访办接访科副处级干部张金良。张金良从事信访工作以来始终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特别是化解了一大批看似平凡却关系民生的重点矛盾纠纷,赢得了信访干部和群众的交口称赞。
张金良是1995年入党的老同志,曾经在基层工作过多年的他,对群众的疾苦总是挂念在心上,他深知群众有事找政府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责任。每当群众来上访,他总是笑脸相迎,暖语润心,不管来访者衣衫有多么褴褛,情绪有多么激动,他都会耐心接待。张金良有一个厚厚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他接待信访群众的详细情况。细数一下,他从事信访工作以来共记录足足11本日记本,每个日记本上都记录着每一个信访人的情况,记录着他办理过的每一件信访问题。
敬业忘我——冲在矛盾化解第一线
近几年,随着平谷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信访矛盾也愈发凸显。作为区信访办接访干部,张金良始终冲在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热心接待上访群众,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认真研究化解信访疑难问题。
金谷园小区某楼居民到区上访,要求面见区领导反映问题,并递交了上访信件。当时,上访人情绪非常激动,指着张金良的鼻子破口大骂,情绪一度失控。面对此种境况,张金良不仅不烦不恼,反而面带笑容,主动走上前去和上访人交谈,了解上访人诉求。上访人反映区供电公司工程队在他们所居住的楼房旁边施工,造成楼基下沉,要求给予经济赔偿。此类问题理应到法院起诉处理,但考虑到居民意见强烈,张金良并没有简单地告知要走法律程序,而是主动联系区供电公司,并协调施工单位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井壁向外渗水问题进行技术处理。最终,施工单位停止了施工,采用全断面注浆施工工艺进行处理,并对楼体进行了检测。矛盾双方对区信访办的协调工作都非常满意,并表示感谢,先前对张金良破口大骂的居民,更是对张金良反复道歉,并感谢他的不辞辛劳。
耐心细致——直致矛盾纠纷冰消雪融
张金良从事接访工作九年多来,总结出了“耐心听、细心记、爱心劝”的经验。张金良常说,许多信访问题是多年积累下来的矛盾,一时间是难以化解的,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处理一些信访矛盾有时比家务事还难,这就需要我们要耐心听,当好群众的听众;要细心记,记下群众的言谈和诉求,为下一步劝说和化解打好基础;要充满爱心为群众着想,做好化解劝说工作。
有一次,夏各庄镇马各庄村的李某来到区信访接待大厅,一进门李某就大哭大闹,说自己活不下去了,要告镇政府不作为。张金良耐心地听完李某的一通诉说后,微笑着对她说:“你说你有四个孩子,是不是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大儿子小?”李某惊讶的说:“是!你怎么知道?”张金良又笑着问:“你老公是不是很老实。”李某更加惊异地说:“是!你咋什么都知道?”由于张金良一连说中了两件事情,李某立马对他表示了信服。李某情绪稳定后,张金良对她反映的滴水问题导致邻里纠纷的事情进行了细致分析和耐心劝说,一方面向李某解释相关政策,另一方面开导李某,能成为邻居也是一种缘分,平常大家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和和气气,互相体谅,有个事情还能互相搭把手,日子才能越过越舒服。因为对张金良的信任,李某听进了他的劝说,表示不会再为此事来上访了。
事后有人问起张金良,这人上访三四年了,让你一会儿工夫就给劝走了,你怎么知道她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又怎么知道她老公很老实?张金良笑着说:“我听她说她有四个孩子,我就想农村往往是生了女孩儿还想要儿子,至于说她老公老实,你想,两口子能够一起生活很多年必然性格是互补的,她如此外向泼辣的性格,那丈夫应该就是比较内向老实了。这些都是通过耐心听、细心记观察推理出来的,但是真正让她可以息诉罢访还是要站在她的角度去想问题,切实解开她的心结,让她能真正相信我们的初衷是为了帮她更好地生活。”
张金良在平凡的信访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以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新时期信访干部“热情、依法、负责、奉献”的优秀品质,为维护全区社会稳定,为构建幸福平谷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