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访工作> 工作风采

黄淑忠:用真情换真心,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2018-01-29

分享:

怀柔区渤海镇信访干部黄淑忠,土生土长的渤海人,扎根乡镇基层工作30余年,从事信访工作16年,连年被评为怀柔区“信访工作先进个人”,渤海镇“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十几年来,黄淑忠每年都要接待群众来访200余人次,办理信访件30余件。他是渤海镇党委政府和群众心心相通的“连心桥”。在单位里,黄淑忠的年纪比较大,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老黄。十多年来,老黄在基层一线工作,经常与群众接触、见面、谈心,既领略到了当基层干部的酸甜苦辣,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群众的深切期盼和热切需求。
2012年,北京某虹鳟鱼养殖中心租赁原渤海镇沙峪村养猪场繁殖虹鳟鱼种,2014年养殖中心从丹麦购进鱼卵开始孵化。由于养殖中心对所排放的水没能及时处理,给沙峪村村民承包的50余亩园田菜地和果树地造成冻害。2015年2月,沙峪村30余人来镇政府上访反映此问题,声称要是不给解决,就要到市里去上访。渤海镇主管领导高度重视,责成镇信访办工作人员及时处理此事,主任安排老黄牵头负责此事。
老黄立即与村两委干部沟通调解方案,随后亲自赶到养殖中心沈经理家中调查了解情况。经了解,由于担心村民会漫天要价,沈经理想先拖一拖再解决。老黄听后,立即向他讲明问题的严重性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咱们都应尽自己最大所能,为维护我们渤海地区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你是企业老板,你开养殖场是通过养鱼挣钱营利的,可老百姓又有什么呢?地树就是他们的命根子。在这里养殖,以后还要靠当地百姓的帮助和支持呢。”沈经理听后,觉得老黄讲的很实在,也很有道理,况且老黄又亲自登门来做思想工作。于是,很爽快的就说了句:“这事我们有错在前,老哥您说咋办,我听您的。”做通了沈经理的工作,老黄匆匆赶回村里,按照工作方案分成6个小组,分别逐户走访受损失的村民户。对损失户的菜园和果树进行评估,统计赔偿金额。一个下午,将61户不同程度受损村民的地树全部统计完成。还对认为赔偿不合理的个别损失户逐户进行走访,一方面了解详细情况,一方面做好解释疏导工作,最终,得到了所有损失户的认可。第二天,61户村民都满意地领到了赔偿款,养殖场为自己的过错做出赔偿后,村民也就同意他可以继续在这里承包养殖了,并尽可能地为养殖场提供便利。
这次矛盾的积极化解,得到了养殖中心及沙峪村两委班子和受损失村民的一致好评,并有效防止了一起涉及60余户,200余人的集体上访。
信访工作凭的是“一对聆听诉求的耳朵、一双观察事物的眼睛、一张讲明政策和说明事理的嘴巴”,每当看到上访群众的一封封信件、一张张无助的脸和一双双期盼的眼睛,老黄就一次次下决心要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因为这是他的职责,他始终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2016年冬季的一天,老黄加班完走出办公室,看到一个身影站在单位大门口,走近一看是一位60多岁干瘦的老人,他连忙上前把老人请到办公室,倒上热茶让老人先暖暖身子。在和老人的攀谈中老黄得知,老人姓李,因孩子大了要娶媳妇翻盖房子,和邻居张某就老宅基地中间的一道墙发生了纠纷,还打了架,气不过的他就连夜跑到镇里来上访。
问明情况后老黄劝老人先回家,并答应老人明天一早就亲自过去看看帮他们解决问题,随后老黄叫来镇里的值班车辆把老人送回了家。第二天一早,老黄就赶到该村与村干部一同来到李某和张某家了解情况,反复给两家讲“三尺巷”的故事,劝导他们作为邻居应该互相礼让,而后他又赶到怀柔区档案局查找两家的老宅基地使用证,连续几天找村里的干部和老人了解情况,并继续给两家做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家终于达成和解,并签订了协议,在镇城建部门的见证下重新给两家栽了“界石”。
  信访干部所行使的职责就是“用真情抚慰上访群众,用真心帮助群众”,十余年来黄淑忠冒酷暑、顶严寒,穿梭在田间地头,真心帮助群众协调解决了大量的房基地纠纷、征地补偿、地树边界纠纷、家庭生活困难等问题,帮助群众解决供电、用水、清运垃圾等老百姓的急事、难事、琐事。他始终一丝不苟做事,一身正气做人,在平凡的信访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