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普法园地
专题专栏
2021-07-15
《民法典》中人格权首次独立成编,是民法典的创新和亮点之一,人格权编不仅将以往散落在民法各处保护人格权的法律条例进行整理收纳,更是通过对公民人格权的庄严确认和严格保护,传达出《民法典》对每个人的关爱。
人格权为何独立成编?已经去世的人,还有人格权吗?人格权禁令是什么?给店家留言“差评”侵权吗?个人照片被商家随意使用侵权吗?本期《民法典通解通读》将为大家找到答案。
《民法典》人格权独立成编
《民法典》在结构上分为:总则和六个分则,其中五个分则都建立在原有单行法基础上,但人格权编却并无单独人格权的立法。
这是中国《民法典》在体系上的一个创新,在《民法典》的编纂过程中,关于人格权应该如何进行立法,编纂人员开展了多次讨论。第一种观点认为在《民法典》总则自然人部分增设人格权保护的条款;第二种观点认为在《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增设一些典型人格权条款,但中国《民法典》选择了第三种观点,在《民法典》中将人格权独立成编。这次人格权的独立成编在世界《民法典》编纂历史上都是体系上的重要创新,引发各界的高度关注。
《民法典》对逝者人格的保护
《民法典》对于人格权的保护不止于生者,甚至将保护范围延伸到逝者身上,表明人格权编中充满人文关怀。
人格权编不仅在保护形式上做到了全面,同时注重实际保护效果,例如侵犯个人隐私或个人名誉的情况下,如果只局限于事后防范会无法避免对当事人的影响。为解决这个问题,人格权编在立法中规定了人格权的禁令制度。《民法典》人格权编第997条中规定,民事主体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侵害其人格权的违法行为,不及时制止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行为人停止有关行为的措施。
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哪些人格权被侵犯的问题,咱们如何保护自己的人格权?
问:设立“职场性骚扰”有没有性别区分?
答:以性骚扰为例,人格权编中没有局限于某种情况,而是对这类问题进行立法,体现了从立法层面上对各种可能性场景的兼顾。
问:网友随意编发他人视频侵权吗?
答:编发他人视频时有可能侵犯他人人格权,编发他人视频可能伴随对他人形象的歪曲,导致他人社会评价降低,有可能会构成侵犯他人名誉权,且未经允许使用他人肖像,还会侵犯他人肖像权。
问:收取人脸识别信息侵权吗?
答:我国《民法典》人格权编在个人信息保护上作出了一些规定。人格权编第1035条中规定,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一)征得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问:个人照片被商家随意使用侵权吗?
答:商家未经消费者允许,私自将照片元数据进行再次冲洗并使用,实际上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肖像权,消费者可以立即要求商家停止这种侵权行为。
问:给店家留言“差评”侵权吗?
答:作为消费者,可以行使一定的评价权。只要在正当理由范围内使用,对于商家的评价不会被认定为侵犯商家的名誉权。
来源:北京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