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房山区司法局“三个赋能”助力信访工作法治化



2025-04-22

分享:

近年来,房山区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调解在化解信访积案及重大矛盾纠纷中的作用,整合多方资源,规范依法调解流程,优化平台力量配置,把构建多元解纷格局融入社会治理大局,在助推信访事项办理法治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平台赋能”,有效提高基层解纷队伍综合素质

2024年5月,房山区司法局整合全区调解资源优势,立足基层治理工作实际,成立全市首家调解学院,打造全覆盖、多层次的基层治理解纷人才培养教育平台,进一步深化调解与信访工作融合对接,引导群众通过调解方式化解信访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学院开设调解员专业素养、调解实务技巧与策略、调解员职业道德、综合能力提升等学科内容,通过系统化专业培训,一体推进基层解纷队伍的政治淬炼、技能锻炼和实践历练。学院成立以来,不断为解纷力量“充电”,为基层治理“赋能”,先后开展各级各类解纷力量培训17期共计2200余人,线上浏览量达十万余次,基层调解组织解纷数量同比上升30%。此外,调解学院组织和承办2024年京津冀调解工作联学共建活动、全区社会治理研讨交流等活动12场,有效助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协同赋能”,上下贯通促进联动机制高效运行

全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的格局已经显现。横向带动市场监管、人力社保、城指中心等18个行政部门,先后在建筑商事、道路交通、美容美发、劳动争议等重点领域培育19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不断提升调解专业性和权威性。纵向指导27个街乡和657个村居调解组织,形成全科网络,完善多元解纷体系。

多元解纷有效助推信访事项办理法治化。深化“访调对接”,优化“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创新建立警调、狱调、劳调合作解纷机制,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成立政和调委会入驻行政复议接待中心,构建“复调对接”模式,促进全区行政复议实质化解率超九成。

“人才赋能”,精准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目前全区已建立村居、街乡、区域及区级“四级”人民调解工作体系,2600余名专、兼职人民调解员充分发挥来自群众、熟悉民情的优势,主动融入基层治理网络,将“坐等求助”变为“靠前延伸”,全区调解员年均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近两万次,化解矛盾纠纷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5%,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聚焦全区中心工作,助力全区灾后恢复重建和宅基地确权前期工作顺利开展,人民调解讲师团深入山区、走访平原,帮助解决农村建房和宅基地上房屋权益纠纷,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下一步,区司法局将进一步推进房山“好邻居”调解学院建设,广泛吸纳“两代表一委员”、政法系统退休法官、心理咨询师等人员参与调解,打造“调解+心理疏导”等特色调解工作室,逐步探索扩充网格员、法律明白人、村居行律师、社工等基层力量加入基层调解组织,形成多元化基层治理调解网络,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助推信访工作法治化,有效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