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访工作> 工作研究

善借力巧创新 高效快速化解矛盾纠纷



2018-09-05

分享: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当前我区社会矛盾多发,矛盾纠纷复杂化,历史遗留矛盾和现实矛盾交织。新时代,如何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信访,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不断增强公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呢?
精准把脉将事后干预变事前预防
为实现“大事不出、小事也不出”和“四个不发生”的工作目标,有力服务和保障全区重点工作、重点工程顺利实施。2018年,房山区信访办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重点矛盾排查化解工作。
召开大排查大化解工作专题会,切实增强开展信访大排查大化解工作紧迫感,研究当前的信访形势和突出矛盾,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将梳理出的矛盾纠纷划分A、B、C三类,建立动态台账,做到无盲区、全覆盖、底数清、情况明。并集中力量,主动作为,全力化解。对A类能化解的,由乡镇自行推进,相关部门联合督办,千方百计推动问题解决。对B类单靠一个部门难以解决的,主动协调相关部门,联合推动化解。对C类群众诉求过高的,一时解决不了,耐心细致做好思想疏导和政策解释工作。
“律师眼” 更易发现问题症结
信访只是表达诉求的一种渠道,法治才是根本。房山区选聘富有经验的律师参与重点矛盾纠纷化解,明显有三大功效。
一是把脉更精准。“律师眼”更容易发现问题症结,更有助于压实主体单位的责任,弥补信访部门因法律知识不够专业而影响工作精准性的不足。
二是服务有保障。客观中立,更容易赢得群众理解信任。区信访办对涉法涉诉案件,如信访人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安排律师了解诉求,释疑解惑,最大程度保障信访人合法权益。
三是决策更科学。区信访办主动邀请律师参与矛盾化解协调会、专题会,阐述法理、厘清关系,发挥智囊作用,有效解决一批信访突出问题,推动矛盾化解在基层。同时,房山区组织律师参与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风险评估,加强风险研判,帮助化解应对。
多元调解助力矛盾纠纷化解
多元调解体现出的灵活性、高效率则能有效弥补其他化解模式的不足,对缓解当事双方的对立情绪,分流疏导信访矛盾,做好社会维稳工作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房山区多元调解中心的成立,一是整合行业资源,充分发挥了社会第三方的力量,实现了信访问题的社会共同治理。建立1年以来,与区信访办联动协作,调解信访事项成功率达到90%。同时,区信访办通过调解中心派驻联络员对不属于信访事项、且需调解、矛盾双方同意调解的问题,积极分流引导到调解中心,进一步廓清了信访工作的职能边界,有利于推进信访制度改革,达到了全区信访问题“控增量、减存量”的目标。截至目前,受理区信访办转办案件110件。
二是借鉴“枫桥经验”,有效吸附矛盾。我区多元调解中心成立一年以来,以其独特的优势,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在矛盾发生的第一时间,保证有调解人员介入,有效吸附矛盾。在我区重点乡镇实施棚户区改造村腾退工作中,积极为拆迁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人民群众打造了快速解决问题的新通道。
落实责任人人肩上有案件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区信访办结合我区实际创新工作举措,通过严格筛选信访案件中的合理诉求,依照“人人肩上有责任,人人手上有案件”的工作原则,将我区22件A类信访矛盾分配到区信访办每名信访干部手中。要求每名信访干部进一步加强履职意识和担当意识,按照“三到位一处理”的原则,通过带案下访、沟通协调、督查督办等,全程参与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最大限度地将信访问题及时妥善解决。
区信访办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新要求和新特点,高度重视初信初访和重点矛盾纠纷化解,改过去“治标”为实实在在的“治本”,推进关口前移,形成了“接访、办案、督查”三位一体,压力层层传导、责任级级落实、人人担当有为的良好局面。
创新求深案例汇编提升工作实效
近年来房山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矛盾日显突出。房山区信访办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市、区关于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各项部署,创新工作方法,总结提炼了一批成功做法和实践成果,结合30件典型案件整理编印成《化解信访突出问题案例汇编》。
该汇编收录了房山区近年来发生的典型案例,涵盖劳资、物业管理、农村土地合同、城市建设等方面引发的纠纷,每个具体案例均包括基本案情、处理情况和经验启示,在“经验启示”部分,详列在解决该纠纷中的法律依据和处理亮点,以便让基层信访工作者在处理类似纠纷时可以汲取借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纠纷化解能力,为房山区的和谐稳定做出更大贡献。